想到鎮北軍今日的境況,這些士兵們倒是愿意鎮北王爺和小王爺真的舉起大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反了當今這位昏庸的皇上算了,此次鎮北王爺在南城振臂一呼,大部分的鎮北軍舊部無一不歡欣雀躍,蜂擁而至投奔鎮北王爺,因為大家終于等到這一天。
小王爺朱旭帶領著先頭部隊進入西城,這些士兵們便按照上司的指令行事,當然士兵們都知道自己的上司的上司就是小王爺朱旭。
士兵們對小王爺是佩服的,在戰場上,小王爺朱旭絕對的是沖鋒在前,奮勇殺敵,正是在小王爺朱旭的行為感召之下,鎮北軍的所有將士才那樣的無所畏懼,這也成就了鎮北軍所向披靡的威名。
在離開西城之前,上司特地囑咐,大家跟隨尉遲小令一定要多加小心,因為尉遲小令是當今皇上的絕對心腹,而當今皇上對鎮北王爺和小王爺忌諱頗深,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分寸。
最后一句把握分寸,上司是用了重音的,聰明機智一些的士兵已經從上司的口音當中聽出了弦外之音。這也是這些士兵對尉遲小令有些隔閡的原因之一。
現在當尉遲小令說出同生共死的話語之時,這些士兵們忽然有一種回到曾經的感覺,忽然之間覺得東梁山的山風似乎與邊城的風極為相像,正是這種感覺,讓這些士兵們的血液一下子沸騰起來。
這么多年的憋屈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大家由衷的大聲的嘶喊著,這是一種發泄,暢快淋漓的聲音將山風都比將下去。整個東梁山頓時變得富有激情起來。
這些鎮北軍的士兵們已經太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吶喊起來,隨著自己發出的聲音,一直憋屈在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怨氣一下子滿腔涌出,整個人都有說不出的爽快。
尉遲小令看到眼前的此情此景,頓時猜測到這些鎮北軍的舊部一定是受了不少的委屈,要不然作為經歷過生死的這幫士兵決然不會發出如此的嘶喊,有些士兵因為嘶喊,脖子上的青筋都明顯的暴露出來,并且整個臉部都是漲得通紅。
尉遲小令的一番話就像是火石點著了士兵們內心的激情,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尉遲小令說出的這般富有血性的話語,若非要往上追溯,那應該還是多年以前在小王爺朱旭的帶領下奮勇殺敵時才聽到過的。
原本以為尉遲小令是皇上身邊的紅人,畢竟沒有打過交道,這些士兵對尉遲小令沒有過多的了解,而這些士兵多少知道一些鎮北王爺和皇上之間有些不太和諧,對于這些士兵來說,因為一直都是跟隨這鎮北王爺和小王爺出生入死,感情上自然會主動偏向鎮北王爺和小王爺,所以從一開始,在士兵的腦海里便有了一個認識,那就是尉遲小令一定是鎮北軍對立派的人。自然這些士兵便有了戒備之心。
剛到東梁山,士兵們表現出的懶散就是聽從了上司的安排,無非就是要給尉遲小令心里添堵,讓尉遲小令的安排無法順利執行下去,可是在尉遲小令一番話語之后,這些鎮北軍的士兵們的軍心都被激勵起來。
這正是尉遲小令所希望的,其實在離開西城的時候,尉遲小令便已經知道這批由小王爺朱旭挑選派遣過來的一千名士兵應該有些問題,只是尉遲小令沒有當面說破,而是悄悄的提醒獨孤軒軒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