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奴隸的臟手都能碰的書,他怎么可能粗心到弄壞
余光瞥到奴隸不安的樣子,布克愈發忍不住在心里嗤笑這奴隸的大驚小怪。
可當他真正把這厚厚一冊拿到手、翻開后,就徹底震驚了。
前面的基礎內容,他當然并不陌生。
不管是他小時候,還是他家的孩子,學的無非都是神殿里的課本上的內容,就連神殿與神殿之間,都是大同小異的。
可翻開那薄薄幾頁基礎部分后,內容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是讓人看得頭昏腦熱、繁復的教規教義,也不是勸導他們虔誠當然,也就是多多向神殿納稅、做更多貢獻的話語,而是一個接一個的小故事。
比如這一頁的標題,就是湯姆與母雞。
“母雞每隔一天會下一個蛋。湯姆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多下蛋。于是,他就每天都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最后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那么,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念到這里后,布克再往下翻,卻是下一個故事兩只打架的公雞了。
“答案呢”
出于好奇,他不禁詢問奴隸。
布克潛意識里給出的答案,當然是類似“奴隸就是貪得無厭的東西,最后什么都不配得到”的警語。
但想到這位領主竟然慷慨大方到連奴隸都不完全榨干勞力,還書冊讓他們學習這點,又覺得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奴隸眼神微妙地看了他一眼“答案在最后面。”
這位看起來比他聰明的商人,竟然懶得思考,直接索要答案
連他都知道,要先自己想想,再跟家人討論,最后才看答案里寫的什么呢。
布克沒品位出奴隸眼神里的內容,徑直翻到最后面,看了眼答案。
湯姆與母雞的參考答案是“飼養下蛋母雞時,合理搭配飼料的重要性。飼料種類既需要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平,也要保證各種營養含量的多樣化,還應該考慮雞的年齡。當條件允許時,推薦喂養雛雞的飼料配方應該是60的玉米,10的麩皮,20的豆餅,9的魚粉和1的骨粉;推薦喂養中雛的飼料配方推薦喂養產蛋期母雞的飼料配方則是玉米67,麩皮8,豆餅8,魚粉8”
做夢都沒想到內容會這么硬核的布克“”
為了方便即使通過惡補和掃盲,文化水平也依然十分有限的奴隸看懂,基礎教材都貼心地配備了插圖。
就像是在“雛雞”旁,用很簡單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只毛茸茸的小雞仔,而中雛的腿就要瘦長得多,母雞則是羽翼豐滿、表情懶洋洋的樣子。
飼料配比,也是以一張圓餅般的圖來表現百分比,而且每一項材料邊都花了很簡單的標識。
就算是基礎很差的奴隸,也能看懂。
接下來又很自然地對知識進行了少量擴展延伸,比如用什么樣的方法儲藏玉米,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發霉變苦和結塊
這些簡單易懂的小插圖,當然是奧利弗教阿特畫的這樣方便雕刻木板進行印刷,也能讓奴隸更容易看懂。
總不可能讓阿特真的完全發揮自己所學,在教科書上全畫油畫吧那萊納的開蒙都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阿特盡管感到十分不自在,但一想到這是來自神使的建議,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神的考驗,便勉強接受了。
布克徹底被震住了。
原本只是打算一目十行、隨便翻上幾頁的他,硬是沒忍住,頂著奴隸越發著急的目光,站著又看了好多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