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沛靈心中一喜,緩緩走到他面前道∶"你臉色看起來很差,看來是生病了,我可以為你看病。"
小廝看著何沛靈愣了,狐疑道∶"姑娘是何人"
"我是個大夫,剛為郡主診完脈。"
小廝后退幾步,惶恐道∶"小的只是粗使小廝,不敢勞煩姑娘。"
何沛靈柔聲道∶"不過是舉手之勞,醫者父母心,我既然碰到了,總不能視而不見。''
小廝頓時感動得稀里嘩啦,感激道∶"多謝姑娘,多謝姑娘。"
何沛靈微微搖頭,便為小廝診脈,很快便斷定他只是偶感風寒,現如今天氣越來越冷,感染風寒很常見。
何沛靈道∶"你并不大礙,只是偶感風寒,喝兩幅藥就能好,不過以免你當差出錯,我可以為你針灸,一會兒便能好,也可以為你省些銀錢。"
小廝大喜,再次感謝何沛靈,心想自己運氣真好,遇見個心善的活菩薩。
何沛靈從隨身攜帶的醫箱中取出金針,熟練地扎在小廝的幾個穴位上。
趁著這個功夫,何沛靈問道∶"國公府過不了就得辦喜事了吧。"
小廝詫然道∶"姑娘為什么這么說"
"我在宮里都聽說有人向郡主提親,那人和郡主還頗有淵源。"
小廝聽到"宮里"二字,更加感覺何沛靈身份不俗,對她的感激更甚。
"姑娘誤會了,霍大人只是當過郡主一段時間的小廝,他后來一直跟在二少爺身邊,世子夫人并未答應他的提親。"
何沛靈失神一瞬,繼續試探道∶"原來是這種淵源,真是太可惜了,我聽說霍大人長相極佳,若是家世好一些,和郡主倒是能成為佳話。"
小廝對此沒有回話。
他可不敢議論主子。
何沛靈很快就為小廝針灸好,在他千恩萬謝中離開了國公府。
等坐上馬車她才開始努力回想那本書的內容。
本來在宮中聽到有人求娶成晗菱的消息時,何沛靈并不以為意,可當得知求娶者曾是國公府的小廝后,何沛靈就不得不在意了。
實在是她對小廝這個身份太敏感。
可她仔細回想書中的內容,記得順熙帝在被認回皇室前,一直都是國公府的小廝,從不曾入朝做官。
憑這一點,何沛靈本來已經否定了霍謹博的可能性,只是她習慣性地想再驗證一次,這便來到了國公府。
借著給成晗菱診脈的機會打聽消息。
當得知霍謹博曾是成晗菱的小廝后,何沛靈猛然想起她曾經遺忘的情節。
在書中,順熙帝雖然對成國公府的人越看越不順眼,但他只是對付了成晟然兄弟二人,對于成晗菱,他并無恨意,反而一紙詔書召她入宮為妃。
只可惜順熙帝低估了成晗菱的脾性,在大哥被流放,二哥戰死沙場后,她便對皇室恨之入骨,根本不可能入宮,直接拒了圣旨。
順熙帝因為之前的經歷,真是愛面子愛到骨子里,得知成晗菱抗旨不遵,勃然大怒,便讓人帶著三尺白綾到成晗菱面前,其意如何顯而易見。
得不到就毀掉
這個宗旨貫穿順熙帝的一生。
但哪怕成晗菱死了,她依舊是順熙帝心頭最惦念的存在。
書中便有一段描寫順熙帝有次醉酒想起之前往事的情節。
那時他還是清芷苑的小廝,偶然得見郡主容顏便驚為天人,彼時他身份低微,不敢心生妄念,可當他登臨帝位后,這種妄念便一日日纏在他的心頭,哪怕他坐擁后宮佳麗三千,亦是不能忘懷。
所以他下了那道圣旨。
何沛靈驟然想起這段情節,順熙帝就不再只是國公府的小廝,還是樂怡郡主的小廝。
就是這么巧,那位求娶樂怡郡主的霍大人也曾是清芷苑的小廝。
方才她特意提及霍謹博的相貌,小廝雖未回話,可卻是默認了,這就表明霍謹博確實容貌甚佳。
可以說,霍謹博滿足順熙帝的全部條件。
只除了一點,他們的經歷不同。
何沛靈覺得她哪怕找遍整個國公府,恐怕都找不到如此附和條件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