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折騰這么多的意義在哪兒
二皇子自從傷了腿后整個人變得沉默很多,四皇子也不再咋咋呼呼,兩兄弟自始至終都沒說一句話。
等眾人都離開,永康帝沖霍謹博招招手。
霍謹博連忙湊過去跪在永康帝床前,握住他的手。
“謹博,朕方才好像夢到你皇祖父了,他指責朕不顧手足之情,奪了皇位還不滿意,非要殺了梁王,先帝罵了朕許久,最后罵得累了才消失不見。”
“朕很想問他還好不好,卻不敢問出口。”
“朕恍然記起,在父皇不曾登基時,我們幾個兄弟的關系其實很好,父皇也很疼愛我們,只要有空便會教我們騎馬射箭,讀書識字,但等父皇登基后一切都變了,早已沒了當初的溫情。”
“大哥是長子,天經地義該繼承皇位,可朕很了解大哥,讓他打仗可以,但他不會治國,他若是登基,必定會再興兵戈,可當時的衛國已經經不起戰亂,衛國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非一味地擴張疆土。”
“朕努力向父皇證明朕比大哥更適合當皇帝,但父皇依舊偏袒大哥,為了衛國基業,也為了千千萬萬的百姓,朕雖弒兄奪位但朕不后悔。”
“可今日老九的話讓朕明白,朕是個好皇帝,卻并非是個好父親。”
永康帝為了證明自己更適合當皇帝,這三十多年一直勤政愛民,他的心思全都在衛國朝政在,分給孩子們的精力少之又少。
永康帝苦澀道“哪怕是老大,朕教導的時間也不長,要不然他不會長成那般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樣子。”
在教育兒子的事情上,他無疑是個失敗者。
霍謹博輕聲道“很多事情有得必有失,父皇乃一國之君,自是要以國事為重,眾皇子有多位先生教導,種種道理先生們都有教,比起尋常百姓已經好多了。”
“每個人都每個人的難處,父皇要忙于國事,百姓同樣要忙于生計,都沒時間教導孩子,可寒門中還是出了不少人才,可見這只和自身有關。”
永康帝聽到這話,拍拍他的手溫聲道“你不必寬慰朕,朕確實做錯了,幸好你沒在宮中長大,讓朕不至于后繼無人。”
皇子的性格養成,和先生的教導關系不大,更多是身邊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永康帝自責沒有在眾皇子小的時候發現這一點,這才是他覺得自己作為父親失職的地方。
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永康帝對皇子們用點心。
從昏迷中醒來后,永康帝想了很多,正是有這點愧疚,永康帝對九皇子從輕處置。
霍謹博聽永康帝說了很多,等他說得累了緩緩睡過去,他才起身離開。
等走出寢殿,霍謹博問道“父皇的身體如何”
高應恭聲道“太醫說皇上這是心病,只能要除去心結,再好生休養,便不會有大礙。”
九皇子的話對永康帝的影響比想象中大。
永康帝再不重視九皇子,這也是他的兒子,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控訴,句句扎到永康帝的心窩。
眾皇子一個比一個不爭氣,永康帝一直都在為此煩惱,九皇子那話讓永康帝把過錯全都怪罪到自己身上,由此形成了心結。
霍謹博默默嘆口氣,便離開了勤政殿。
他之前本想利用六皇子打擊九皇子,讓九皇子徹底失去圣心,沒成想永康帝便直接病倒。
僅僅一日過去,局勢就發生巨大的變化。
隨著幾位大臣離開勤政殿后,永康帝冊封霍謹博為太子并讓太子監國的消息便傳遍朝野。
雖然永康帝這段時間一直在為霍謹博鋪路,可這件事還是太突然了,眾朝臣都沒有想到會這么快。
柳公釗那邊終于知道了霍謹博拉著他下一天棋的目的。
柳公釗不由得大罵六皇子蠢貨,從霍謹博得封睿親王的那一刻,他和九皇子就該放下仇怨,同仇敵愾,結果這個蠢貨還搞窩里反。
這下好了,霍謹博徹底名正言順,若是永康帝哪天駕崩,他就是名副其實的新帝,其他人再有什么心思,只有謀反一條路可以走。
可謀反是這么好成功的嗎
便是柳公釗向來自負,他也不敢保證自己就能成功。
可要他承認失敗,他又做不到。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