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丞相還對林如海道“你那個大內兄,一個人長了十七八個心眼子,什么都在他算計之內。”
林如海自然已經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笑道“這一回算來,是敬內兄算無遺策了。”
蘇丞相瞧著鐵網山的方向嘆了一口氣君權和相勸自古以來便有相互制衡的一面,蘇丞相能為相多年而屹立不倒,對致和帝自然是了解的。寧榮二府看著顯赫無雙,只怕已經惹了致和帝忌憚。
要叫蘇丞相說,賈敬和賈赦兩兄弟不但確有才干,而且秉性正直,乃是國之棟梁。但是成也才干,敗了才干,太有能為于他們而言不見得是好事。
關于濟善堂一案,京城這邊依舊在緊鑼密鼓的推進。
因賈赦和何征力拼,保護著藏著許多密辛的那座閣樓未被燒毀,里頭查出的東西簡直觸目驚心。
蘇丞相再也不敢大意,將三司和京營都調動起來,四個部院相互監督,守著那些證據和人犯。尤其是人犯,依舊是采取之前顏濟滄用的方式,送吃食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人試吃。最后才將飯食送入大牢。
就這樣,等到致和帝一行終于回京的時候,那些個人犯都還好端端的關在牢里,總算沒出紕漏。
致和帝回京的第一日,蘇丞相帶著部分官員迎駕,然后致和帝并太子、從鐵網山回來的眾皇子,并各部院高官們直接去了上書房。
現在的情況,不但致和帝瞧著許多人都可疑,就是皇子們也相互提防著。因上書房內人不少,反而大家說話都很保守,打著太極。
致和帝見狀,干脆讓眾人散了,只留蘇丞相一人,又命人將賈赦傳來。
賈赦都沒來得及和賈璉說幾句話,還不甚了解鐵網山那邊的具體情況,便被傳入了宮里。
見禮之后,致和帝賜坐,然后才問京城的情況。
這一次賈赦雖然也有單獨行動的時候,但是前因后果都跟蘇丞相報備了。有蘇丞相在此,倒不必賈赦多言。
蘇丞相的語言能力自不必多言,雖是盡量言簡意賅,卻也準確無誤的將京城發生的事說得清楚明白,并無遺漏的要點和引人誤會的地方。
末了,蘇丞相道“皇上,臣得知此事后不敢大意,讓三司和京營官兵配合,已經拿下不少人,也問出些口供來。據臣和幾位大人共同參詳,此事恐怕和巖親王有關。”
致和帝自然知道當初一僧一道的事情敗露,王子騰和司徒巖先后派人殺人滅口,那兩個殺手都是濟善堂的人。
可是又有了新的疑點,致和帝道“濟善堂幾十年的老善堂了,司徒巖才多大即便他手下有些殺手來自于濟善堂,這濟善堂最初也不是他修建的。再說,那些個殺手死士要從小培養,算起來也有幾十年了,按年紀,這批人絕對不是司徒巖能夠培養出來的。此事恐怕還要往上查。”
蘇丞相豈會想不到這些,回到“皇上,這些臣也查了,濟善堂的堂主叫彭浩,據彭浩的口供說,他曾經在彭州王府供職。”
致和帝蹭地一下坐直了身子,眼睛也瞪圓了“現在抓住那批刺客、殺手按年紀算來,大的三十余歲,小的二十多歲,正好對得上了。彭州王彭州王,沒想到他竟然還陰魂不散”
彭州王是誰,是先皇寵妃之子,也是曾經非常接近龍椅的人。
當年先皇身體突然急轉直下,外有北狄入侵,內有幾位皇子爭得水火不容。這位彭州王便是勢力極為強勁的一個。當初致和帝被逼躲入周太妃宮中,等到賈代化護駕,才逃過一劫。
若是當日賈代化救駕稍微來遲一些,或是周太妃不曾護著致和帝,說不定登基的便是彭州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