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傳出消息說死在榮國府的一僧一道和死在大理寺的一僧一道皆是榮國府的下人假扮,這幾乎坐實了賈赦自導自演活捉一僧一道的鬧劇。而且送入大理寺的一僧一道都是假的,這便是坐實了欺君之罪了。
今日上朝的時候,氛圍有些沉重。不但賈敬神色嚴肅,連太子殿下、太傅張修等人臉上都微微帶著愁緒。榮國公世子是榮國公的繼承人,他辦了如此荒唐的事,那些個政敵豈會錯失良機今日這朝會,只怕會成為一場瓜分寧榮二府兵權的盛宴。
之前參了賈赦一本居心叵測的陳御史甚至還再接再厲參了賈赦一本藐視人命。
那四個假扮僧道的人皆是榮國府的奴才,且是家生子。雖然本朝打死犯了大錯的奴才不必承受刑責,但無正當理由處死奴才依舊會被扣上道德枷鎖。御史聞風奏事,彈劾勛貴人家德行不佳也是分內之事。
賈赦因編了一個謊言,便害死四條人命,也是聳人聽聞。
陳御史將話題引向賈赦之后,果然朝堂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兵部左侍郎牛繼宗道“啟奏皇上,五年前榮國公舊傷復發,回京榮養,平安州節度使便由當時的副節度使譚奇勝暫代。當時原是說待榮國公痊愈之后,依舊回平安州,是以這些年平安州節度使一職一直空懸。現在榮國公已然仙逝,平安州節度使一職理應盡早確定。”
牛繼宗乃是八公之首,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當年真國公府何等風光,只因致和帝登基時,寧榮二府有了從龍之功,便越過鎮國公府去。沒想到風水輪流轉,賈赦尚未襲爵,榮國府便有了沒落之相。
所謂蛇無頭不行,其實一方守軍,并不適合長期無主將。之所以譚奇勝暫代平安州節度使一職一代就是五年,有其特殊原因在里頭。
當年榮國府出了通靈寶玉之事,賈代善倉促回京,便將平安州的軍務全權交給了譚奇勝。
譚奇勝是賈代善的得力副將,跟隨賈代善平過亂,立過功,單論能力而言,作為一方主帥綽綽有余。譚奇勝在平安州向有威望,由他暫代平安州節度使,平安州其他將士都能信服,并不會生亂。
另有一個原因,當年先帝駕崩之時,恰逢北狄作亂,北狄軍長驅直入,便是攻到了平安州,遇到賈代善部,才止住了北狄軍的進攻勢頭,經過一番拉鋸之后朝廷軍反敗為勝,驅逐北狄。
彼時于致和帝而言乃是內憂外患,外靠賈代善在平安州抵御外敵,內靠京營節度使賈代化的支持躲過來自兄弟明槍暗箭。每每想到那段艱難歲月,致和帝還心有余悸。致和帝對賈代善的信任非比尋常,即便出了通靈寶玉一事,致和帝也覺賈代善在外領兵,此事與他無關。因而平安州節度使一職,致和帝一職給賈代善留著。
加之譚奇勝雖是代節度使,卻一直將平安州治理得極好,便是有人覬覦平安州兵權也無從下手彈劾;致和帝又態度明確,滿朝皆知,便無人忤逆致和帝的意思,去打平安州節度使一職的主意。
事實上這五年來,賈代善雖然不在軍中,朝堂上下卻默認賈代善依舊掌握著平安州的兵權。或許也是因此,賈母等人竟是瞧不出榮國府的變化,以為榮國府烜赫依舊。
五年過去,賈代善不但沒有養好病,還就此辭世了。而賈代善的嫡長子,榮國公世子賈赦又做出如此荒誕之事,便不怪旁人將主意打到平安州節度使一職頭上了。
致和帝當了這許多年的一國之君,自然喜怒不形于色。加之他高坐龍椅之上,也沒人敢沖撞龍顏,盯著他看,因而無人瞧出致和帝眼中神色黯了黯。
“那依眾愛卿的意思,誰出任平安州節度使合適”致和帝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