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怔愣了一下。十年寒窗苦讀,年方弱冠高中探花,林如海自然有理想抱負,想在朝堂上有所建樹的。
但是到江南這一年,林如海經歷多少明槍暗箭,又遇巖親王謀逆,若非大內兄提心,必是受甄家連累,便是只落個失察之罪,以后也必然仕途坎坷。歷經這許多艱辛后,以前的萬丈雄心所剩無幾,林如海只想著哪日平安致仕便好,取戶部尚書而代之至少做了兩淮鹽運使后的林如海沒想過。
周駿譽和林如海一個在京城,一個在地方,往日無怨近日無仇,若是二人一直相安無事,林如海自是不會生出那等火中取粟的想法。但是周駿譽都算計到自己頭上了
林如海何等敏捷之人,首先便想到周駿譽算計自己的動機“大內兄是說硫親王也”自己和周駿譽沒有私怨,那么對方這么置人于死地便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自然便是立場問題了。
賈赦點了點頭。
林如海心中又掀起驚濤駭浪,一個皇子不安分已經連累了多少人,這里還有一個城府更深,手段更毒辣的。若是將來司徒硫也鬧出什么事來,自己要平安致仕談何容易唯有站得越高,手中權力越大,越能自保。
再說,周駿譽都想借刀殺人取自己性命了,自己豈能不反擊。林如海目光如刀,問“大內兄有什么計劃,愿聞其詳。”
賈赦道“現在三司并戶部、京營南下巡按,妹夫這里先按這新的記賬法將鹽政衙門的賬務整理出來,等他日巡按團到了,妹夫拿著兩套賬本出來,哪一套賬目更清晰明了,這許多京官一看便知。在江南這些時日,我們爭取讓巡按團的人都接受新的記賬法,回京推動記賬改革才有助力。”
這道理林如海自然懂,接口道“尤其因牽扯到親王謀逆,可想而知皇上震怒,越是如此,皇上越會重視此案相關賬目。況且巖親王敢于謀逆的依仗是什么無非是京營的兵權和江南的財力。
皇上再是九五之尊,那也是做父親的。兒子不管犯多大的錯,在做父親的眼里,終究會隱隱覺得兒子是好的,是被人勾引壞了。如此情況下,皇上必然越發遷怒甄家和王子騰。那么甄家、王家的賬目送到上書房,皇上必然親自嚴審。若是甄、王兩家的賬目能用此清晰明白的記賬法遞入京城,得了皇上肯定,這記賬法推行起來事半功倍。”
看看人家這探花郎的素質,豈止是一點即透,簡直是舉一反三啊。賈赦就喜歡這樣的盟友。
常言道官大半級壓死人,兩淮鹽運使官居三品,即使加上掛的虛銜蘭臺寺大夫,林如海也只是二品而已。若是林如海自下而上推行一套新的記賬法則,周駿譽作為戶部尚書有一百個理由推脫,但是若能借致和帝之力,此事便成功了一半。
賈赦道“不但如此,現在交通不便,江南的消息傳回京城需要時日。等于巡按團中哪怕有戶部官員,也暫時切斷了和周駿譽的聯系。只要我們能讓巡按團中的戶部官員也覺得這套記賬法更簡便實用,便等于從內部撕裂了戶部,簡直天賜良機。”
林如海自己就滿腹韜略,自然知道賈赦這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賈赦此人的心機智慧,簡直深到令人匪夷所思。
當年林如海和賈敏成婚不久,就出了賈瑚落水之事。后來賈赦就變成了一紈绔。沉寂了十幾年的人,看看人家不出手則以,一出手這雷霆手段,林如海在心中也默默給了賈赦京城那些人一樣的評價城府極深,心狠手辣。不過幸好這樣的人是自己的天然盟友。
略沉吟片刻,林如海惋惜道“可惜這次巡按團南下,雖是要徹查江南吏治,但是有輕重緩急,巡按團已經入住甄家、王家查案,現在將這套記賬法推過去已經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