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帝也覺張修言之有理,問道“那眾卿以為巡邊隊伍如何分配”致和帝這次是動了真怒,壓根不給人討論方案的機會。既然張修這個方案言之有理,又能提高效率,便直接拍板采納了。
軍中大震動啊,這次之后,恐怕傳統軍中勢力范圍也要重新劃分了。而近日,便是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的關鍵之戰。朝會上的唇槍舌戰之激烈便可以想象了。
第一個走出班列的依然是牛繼宗。戶部右侍郎田彥雖然罪有應得,但是究竟怎么落罪的,朝上眾人也心知肚明。
現在輪到兵部震動,牛繼宗比誰都怕步田彥后塵,因而掙扎得比誰都激烈。
牛繼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查。但我朝疆域遼闊,若是軍隊之間相互監察,宜就近互查,方能免于旅途勞頓,更快查清各地守軍花名冊。”
牛繼宗自然言之有理,可是現在于致和帝而言,要的不僅是快,更是要徹查。相鄰守軍之間因聯絡較多,不排除有交情,相互隱瞞。倒是東西南北大對調,各地駐軍之間定然在復核花名冊一事上盡心盡力。
朝上眾人這點眼力見自然都是有的,哪怕周駿譽等真心希望就近互查的人,也不敢附議啊。
牛繼宗發言之后,朝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片刻之后,蘇丞相走出班列道“皇上,臣以為如此安排不妥。我朝確然幅員遼闊,若要徹查全部軍隊花名冊,需要時日。但是這等大事,寧可慢些,也不可貪功冒進。臣以為互查隊伍如何安排,還需斟酌。”
牛繼宗的諫言被蘇丞相駁了,在班列中略動了動嘴唇,到底沒敢再出來說話。
致和帝點頭贊成了蘇丞相的建議,直接問“眾卿以為各地守軍互查,如何相互監督合適”
自此,朝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不管多么有建設性的建議,只要一出口,不符合另一個利益集團的利益,便有人反駁。
朝堂之上,誰還沒有三寸不爛之舌呢,此事在朝堂上吵了半日,竟是罕見的沒定下來。最終致和帝宣布了散朝。
這樣的大事也不是一回朝會就能定下來的,往往是各方利益平衡了之后,才能達成一致。散朝之后蘇丞相直接被詔入了上書房。
致和帝賜坐之后,問“蘇卿覺得此事如何對調徹查,才能將深處貓膩全都挖出來”
蘇丞相道“皇上容臣細想想。”
蘇丞相記得江南甄家、王家案還未查辦之時,朝中便開始爭奪兩江總督一職。當時致和帝試探性問幾位皇子對此事的看法,司徒硫顯得對各武將了如指掌。也是那時候,蘇丞相開始懷疑司徒硫的野心。自那之后,司徒硫無論是在朝會上,還是平日里都很低調。
但是自從開始懷疑司徒硫,蘇丞相總覺得硫親王的低調都有著刻意的成分。
作為一國丞相,之所以未曾跟致和帝提起此事,乃是蘇丞相覺得一是疏不間親,致和帝做父親的,未必會信這指控;二是現在并未抓住硫親王實質性把柄,便是參了一本,也只能打草驚蛇,讓硫親王日后越發謹慎而已;三是即便致和帝也隱隱察覺司徒硫的野心,也未必會將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