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那些應對危險的方案和計劃,都不會有用上的一天吧。
宋曦帶領的獻糧隊伍在半個月后才慢慢抵達京城。
剛入城門,他便與三皇子的人馬做好交接,隨后返回侯府暗中布置,準備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一切麻煩。
不知真相的三皇子對于宋曦的識趣非常滿意,甚至畫下大餅承諾會替宋曦討一份功勞,對外還營造一副他與定北侯府十分交好的假象。
宋曦自然不可能應下這樣的事,虛與委蛇地捧得對方忘乎所以之后,又婉言謝絕了領功的好處,客套地說自己只是順路一同進京,將三皇子徹底打發離開,同時也能避免皇帝的疑慮和猜忌。
次日早朝,三皇子帶著幾件利民神物,志得意滿地在朝堂上進獻給皇帝,不僅將發現和護送高產糧種的功勞盡歸自身,還巧舌如簧地吹捧皇帝英武圣明、開創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高坐金鑾寶殿的元豐帝聞言龍心大悅,當即夸贊三皇子精明能干、為民著想,為了嘉獎他的功勞,特許剛滿十七歲的他進入戶部歷練,希望他能好好修行成長,將來為父分擔國事朝政之憂。
三皇子喜不自禁,連連高聲謝恩,各種贊頌和奉承更是毫不吝惜地獻給皇帝,直把元豐帝哄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
同在朝堂的二皇子既憤怒又嫉妒,當即給舅舅衛國公使了個眼色,暗示他打壓一下三弟的囂張氣焰。
衛國公會意,當即出列發聲“皇上容稟,下臣聽聞高產糧種和化肥農具均是出自豫州一個小縣城的富商之手,前些日子糧種豐收引起轟動,二殿下和三殿下都不約而同地發現了這些利民神物,當時二殿下便打算說服富商獻上糧種,以便更好地使之用于民生福祉,卻不料三殿下捷足先登,伙同定北侯次子宋曦搶先入京獻糧,所幸最終都是進獻給皇上,沒有用作其他途徑,二殿下也安心不少。
只是三殿下此番帶走了富商大半年的辛苦成果,卻未能及時補償一二,只怕民間會質疑和詬病三殿下的品性,覺得朝廷巧取豪奪庶民家財,不利于皇室的民聲。
臣以為,護送糧種進京的三殿下固然有功,但那培育出高產糧種的富商也應該得到一些獎賞,以免將來遺留下不良的隱患和影響。”
這一番話直接不動聲色地將三皇子和宋曦都抹黑了一把,表面上看著像是給俞家討要公道,實際上卻是在提醒皇帝,三皇子與宋家走得太近,兵權與糧草兼具的定北侯令人十分擔憂。
二皇子及其黨羽也適時地站出來幫腔說話,仿佛他弟弟進獻糧種不是什么為國為民的好事,而是一場不容輕視的陰謀詭計。
皇帝原本開心愉悅的神色果然消失殆盡,瞇著眼睛思量一番之后,意味不明地問道“這事還有定北侯府摻和其中”
定北侯這些年鎮守邊疆確實勞苦功高,但手握重兵的武將歷來為君王所忌憚,更別說宋家這樣昌盛了三代有余的功勛世家,先帝在位時就經常提醒他提防位高權重的定北侯府,如今兵強馬壯的宋氏居然與高產糧種扯上了關系,這讓他倍感不安與憤怒。
龍座上的皇帝神色莫測,朝堂上的氣氛也瞬間變得詭異沉凝,一時間竟無人敢站出來開口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