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十一年,正月十八。
一輛低調的馬車踏著月色緩緩地駛進了城門,俞氏姐弟終于回到了暌違一個多月的家中。
相比于京城的繁華富庶和車水馬龍,咸平這個位于豫州邊緣的小縣城似乎顯得太過落后,但在俞雅嵐姐弟的心里,它的樸素與平和卻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甚至令來自異世的她們都生出了幾分故鄉之情。
剛一回到俞家,俞雅嵐便拿出清潔機器人將久未住人的宅院仔細打掃一遍,琉璃和碧云等女仆則是為姐弟倆備好晚膳和浴湯,讓辛苦奔波的兩人好好放松一番。
俞雅嵐心事重重地走到后院的庫房附近,打算進監測室內查看一下最近的天氣與地質數據。
自她們買地種田開始,家里便秘密安裝了天象儀與地質監測器,為的就是實時觀測天氣變化與地理信息,以便更好地安排高產糧種每一個階段的耕種與收獲事宜,預防各類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突變和損失。
此次上京與回程的途中,她都注意到了天氣變化的不同尋常,今冬的雪量實在太過稀薄,她非常擔憂這一異象可能是干旱的征兆。
若是不幸預感成真,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咸平百姓必將面臨天災的考驗,而遠在西北的宋家大軍也會再次被缺乏糧草水源的境況所困擾。
俞雅嵐按操作提示對全年的地理氣象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看著屏幕上最后顯示的干旱預警,她的內心有些沉重和不安。
不知道這次的干旱具體會嚴重到何種程度,影響范圍又將波及哪些地方只希望實際情況不會像儀器預測的那般危險,否則以她們姐弟的微薄之力恐怕無法力挽狂瀾。
晚膳過后,姐弟倆便面色嚴肅地討論起應對干旱的具體方案。
“光憑咱家也做不了太多的事,還是得把消息告知官府和民眾,動員百姓一起準備抗旱儲水,就是不知他們是否愿意相信預警,若是認為我們危言聳聽,說不定會引來其他的麻煩。”
俞鴻煊談了談自己的想法,心里對于提前預警能起到的作用有些悲觀,勸說咸平百姓和縣令李謙倒是沒什么問題,再想擴大影響可能會遭受不少阻礙。
俞雅嵐煩惱的也正是這點,但事到臨頭也只能盡力而為,無論相信預警的百姓能有多少,她們做好本分就足以問心無愧。
“明日就找李謙談一談預防旱災的問題,除了動員大家儲水儲糧之外,今年的春耕最好也以高產糧種為主,咸平的百姓家中大多都有留存,只要按時耕種應能正常收獲。
可惜我們明面上的糧種已經全數進獻給皇帝,短時間內無法拿出空間的庫存來補充,接下來恐怕得帶領大家進山里打獵采摘,趁著旱災未至先將所有的食物進行收獲保存。”
俞鴻煊對姐姐的決定沒什么異議,兩人隨后又繼續討論了更多的細節。
次日清晨,收到緊急拜帖的李謙赴俞家面見兩人。
突然被告知今年可能出現嚴重的旱災,這位年輕的縣令當即大驚失色。
“此話當真旱情竟有法子可以提前預知你們能夠保證消息的可靠嗎若是出現謬誤謠傳,那之后必然會惹來無數麻煩”
他對俞氏姐弟的本領和誠信并無質疑,只是對突來的消息有些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