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俞雅嵐開啟了擴張商業版圖的步伐。
因著秦西地廣人稀,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加之這兩年天災肆虐、經濟蕭條,許多百姓不是舉家搬遷南下避災,便是賣田賣鋪艱難地維系生活。
生存環境的嚴峻就意味著土地資源的貶值,為了逃離故鄉而賤賣家產的人比比皆是,但愿意購買田地商鋪的大戶卻是寥寥無幾。
俞雅嵐的買入計劃進行得異常順利,僅花費了往年的一半價格便能買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她在秦西各地都購買了大量的荒地和良田,商鋪則只是在延州和俞林各買了三間。
因為從范元青手里繼承了十五間商鋪,所以西京等繁華地帶就不需要再額外置辦。
這些商鋪她都派人進行了改造和升級,荒地和良田也雇傭了當地農戶來開荒和耕種。
羅四海得知她開始忙碌經商的事宜,立刻自告奮勇地主動幫忙,四海商行的商道和人脈也都用于給俞雅嵐拓寬各種渠道,一老一少還時常交流不同的經商之道。
俞雅嵐將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都因地制宜地進行改良,力圖做到讓大周的百姓都能輕易地接受,太過高調或奇葩的經營方法她也不可能使用,古代社會對于突兀的異類可并不寬容。
除了擴張商業版圖,俞雅嵐也繼續操持著賑災的工作。
蝗災防治和抗旱措施都逐步擴展至整個秦西,曾經在延州盛行一時的治蝗藥物和噬蟲苜宿進一步覆蓋了全省,滴水不漏地建立起一道無法跨越的抗蝗屏障。
不時的人工降雨緩解了百姓們的困境,免費的番薯苗更是讓人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因著俞雅嵐的商業版圖正在不斷地擴張,許多失業或窮苦的民眾也獲得了一份不錯的生計。
俞雅嵐計劃在西京和延州分別建設一條繁華的商業街,所需的筑工、木工、泥瓦工和其他雜務工都順勢興旺起來。
有些筑工在她的建議下成立了小型的建筑團隊,通過給六合山莊到處建設房屋街道而賺取了不少的報酬,災年之中雖然物資緊缺,這些人卻過得比豐年還要滋潤。
短短數個月的時間里,六合山莊在秦西全省聲名鵲起,百姓們對山莊的推崇和尊敬甚至比官府更高。
許永年等一眾官員自是樂見于此,巴不得六合山莊能從上到下地穩控住整個秦西。
俞雅嵐準備將高產糧種、新式農具和化肥等重新投入市場,但曾經在咸平使用過的店鋪招牌卻必須得改頭換面。
畢竟秦西再如何防備周全,那也是一個開放經貿往來的正常省域,每日出入城門的外地客商絡繹不絕,巡查的欽差與辦公的官吏也時常路過。
高產糧種當初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梭織布機與悅芳閣的成衣更是遠銷至江南各省,這些商品想要在西北面世就得假托其他的名義,以從外地進貨的借口搪塞住所有的窺視和猜疑。
俞雅嵐向來行事謹慎,自然不會狂妄地認為秦西已經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