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周家遇也不可能生來就溫文儒雅,但看著這個痞子樣的少年,他幼小的心靈還是大受沖擊。
他收回視線,看著手中的面包,折回屋內,在窗前的書桌坐下,開始翻閱桌上的學習資料。
他現在有兩個人的記憶。先大概確定了小陸寧的水平,成績是還不錯,只是與考京大的水平,那還差了很大一截。好在自己雖然離開高中八年,但當年是有考京大的能力,之后上大學讀的計算機,高等數學物理都學得不錯,解題思維能力遠勝高中。英語更不用說,因為創業后有國外合作商,他專門請了私人外教,即使沒出國留學,對付高考英語,那是綽綽有余。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現在兩個陸寧加起來,還有幾個月備考時間,只要不出意外,京大應該沒什么的問題。
想到即將有機會彌補從前的遺憾,陸寧心中不由得有些激動,以至于忍不住一口氣刷了一上午的試題。
及至肚子咕嚕叫起來,他才從知識的海洋中回到現實。他懶得去廠食堂,準備煮點填個肚子,然后出去轉轉,熟悉一下環境。
方家所謂的廚房,其實就是在陽臺搭一個簡易灶臺,比起這個時代許多廚房廁所公用的筒子樓,已經算是不錯。
他從墻上的簡易餐柜里找到掛面,又摸出兩樣好東西一盤子白花花的豬油和金黃酥脆的油渣。在追求健康營養的二三十年后,大部分家庭廚房里已難尋豬油蹤跡。但在這個肉蛋奶還相當匱乏的年代,豬油是許多家庭的必備品。
窮人孩子早當家,無論哪個陸寧,對做飯這件事都不陌生。他很快為自己煮了一碗鮮香可口的豬油渣面。
吃飽喝足之后,便帶上鑰匙出門去四周去轉一轉。
鑒于小陸寧來云江才一個多月,又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男,除了認得這棟筒子樓通往子弟中學的路,其他地方一概不熟。
陸寧完全得靠自己摸索。
云江機械廠位于云江南郊的城鄉結合部,五十年代到現在,已經快有四十年歷史。整個廠區占地上百公頃,鼎盛時職工和家屬人數加起來過萬,小賣部食堂托兒所學校衛生院應有盡有,相當于一個小規模的鄉鎮。
在下崗潮來臨之前,這些過著集體生活的國營廠員工,雖然算不上富裕,但生活有保障,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如今九十年代初,正是新舊交替時期,一路上,有人穿著富有時代印記的的確良襯衫,也有燙頭穿牛仔褲皮夾克高腰裙的時髦男女。
他慢慢悠悠在廠區溜了一圈,感受了一番時代風貌額,回到家時,宋春梅和方志剛已經到家,正在陽臺忙著做晚飯。
相對于昨晚豐盛的大餐,今天的晚飯就簡單多了,土豆白菜兩個素菜,好在宋春梅手藝不錯,陸寧吃得也很滿足。
兒子放月假,宋春梅連著兩天沒去擺攤,今晚自然得出去干活,夫妻兩人將東西準備好,正要出門,陸寧跟上來道“媽,我跟你們一塊去,給你們搭把手。”
宋春梅連忙道“哎喲,得走好遠,你去干什么在家看電視就行。”
陸寧道“我還沒去過夜市那邊,就當去看看熱鬧。”
宋春梅聽他這樣說,便笑盈盈點點頭“那行吧。”
要說這對夫妻確實是很勤勞,夜市離家四十分鐘路程,蜂窩煤爐桌椅鍋碗全靠一輛三輪車拖過去。
往常,方志剛踩車子,宋春梅跟在旁邊扶著車斗里的家當。今天多了陸寧,方志剛在前面吭哧吭哧賣力,母子二人在后邊說說笑笑。
在宋春梅看來,兒子的親近,讓這段原本辛苦的路程,變得輕松許多。
至于陸寧,也不知是因為有原身的記憶,還是因為自己幼失怙恃寄人籬下,內心一直渴望家庭的溫暖,這對平凡樸實的夫妻,竟然完全滿足了他對父母的期望。
這趟穿越,讓他失去了辛苦十年奮斗來的江山,讓他變得一無所有,但又給了他一些曾經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