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影原本心里就有些激動,這下更是鬧了個大紅臉,十分不好意思起來。
喜歡一個人的反應是藏不住的,即便老太太沒提何似飛一個字,但喬影的反應已經說明了一切。
謝九娘開口“也怪我這些年來一直在外漂泊,居無定所,即便是你祖父,想要告知我一些消息也沒法子。因此,當我知道你存在的時候,距離你祖父已經過世六年,當時你也早已十二歲。”
這段緣由喬影是知情的。
當時他正處于爹不疼娘不愛的階段,當時的他,還會因為爹娘一個眼神就竊喜不已。
加之,十二歲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京中大部分人家都會在兒女十二、三歲時為他們定下親事,如果當時沒有師父在,喬影可能會出于討好爹娘的原因,就稀里糊涂的定親、成親、生子,再也沒有之后的故事。
一切的轉折點,在于他師父的出現。
是謝九娘回京后,經過一番波折,拿到了祖父臨終前對遺產安排的信件,再聯系了不少老友作證,將遺產一事安排妥帖后,才找到的喬影,同他說了其中關鍵。
大意是如果喬影出事,祖父祖母這筆不菲的遺產便會捐給京外沉塔寺;如果喬影不出意外且平安喜樂的長大、成親,這筆遺產便是喬影一半、喬淞遠一半;但因這世道對哥兒太不公平,倘若喬影成親后不幸福,亦或者二十歲還未成親,那么這些銀子便盡數留給喬影,為他安身立命所用。
只因幸福與否的界限太過模糊,畢竟人生總沒有一帆風順的,老太太也懶得跟喬淞遠較真,便做主以喬影的年紀作為界限倘若他二十歲還未成親,那么就可以帶走所有遺產,富足的度過一生;倘若他自愿成親,那么一半的遺產就當是喬家這些年來庇護喬影的謝禮。
當十二歲的喬影第一次知道這些的時候,滿眼都是不可置信。
但令謝九娘比較滿意的是,喬影居然只用了三日就徹底調整好了情緒,看不出一點難過和委屈。甚至再沒提過其他,只是像以前一樣的習武、練字、讀書,只是再也不會找爹娘求夸獎了。
謝九娘感慨道“不愧是曹家那小兒的弟子,跟他學了這么多年書法,也算是字如其人了。”
見獵心喜,謝九娘主動要給喬影當師父“我和你祖母是手帕交,你長得如此像她,又同她一樣的生辰,一樣的命格,甚至陰差陽錯下,你們連性格都如此接近也罷,喬影,你可算拜我為師我在京中教導你兩年,兩年后,我離去。到時你想天南海北的游歷,亦或者向你祖母一樣,找到個喜歡的人嫁了,都由你。”
喬影當即跪下拜師。
十四歲那年,師父離開京城。
三個月后,喬影也動身離開,前往綏州,打算拜師余明函。
即便到這時,喬影都沒想過同爹娘撕破臉皮。
或者說,他對爹娘還心存希望。
他是不想成親,但是他是想要拜師后,由德高望重的老師去跟爹娘提此事的。而不是自己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昂著頭、理不直氣不壯地跟爹娘犟嘴。
但娘親的一封信如同一盆冷水兜頭澆下,喬影從頭到腳,涼了個徹底。
原來爹娘都知道自己的小心思,也都猜到余老不會收自己為徒。
他們人在京城,卻眼睜睜看著自己像個跳梁小丑一樣蹦跶。甚至在信中說,未曾出嫁前,多在外面玩玩,見識見識世面也好;成了親就得安分守己的留在后院,相夫教子。
喬影想,如果沒有后面這封信的刺激,當時他也不會在回京后就醞釀著離家出走。
如果他沒有那么早就計劃著離開,當時也不會一路順利的擺脫喬府的搜查,直到他抵達綏州、行山府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