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過。
朝考之日來臨。
自從何似飛找了媒人去喬家后,他家一改往日門庭若市的境況,接連三日,除了許昀信外,無人問津。何似飛也樂得清閑,除了每日必須的溫書、練字、鍛煉之外,就是去坊間詢問哪里有正在出售的宅院。
都是要娶親的人,自然不能還住在小院。不然到時宴請賓客都不夠。
三日來,他倒是看中了幾處宅院,三進三出,不是特別大,但也不小。
石山谷跟在他身后樂呵得不行“少爺看中的這些宅院修得都很闊氣,而且保護得也很好,光是看到門都有種高門大宅的感覺,雖然跟京中勛貴家族不能比,但也比其他通過科考入京的文人學子的宅院要大上一些呢”
何似飛則沒考慮這些,他比較看重的是宅院周圍的環境。
好像從古至今,真正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都喜歡鬧中取靜,在人流如織的朱雀大街或者是長安街上,門戶不大,但是期內別有洞天的大宅院總是價格要比其他地域、同樣大小的宅院家隔高上一兩倍。
何似飛對于鬧中取靜沒多大興趣,他比較喜歡周圍有假山園林的宅院,這樣可以方便去跑步鍛煉。但石山谷有一點說對了門面。他既然要娶喬家小兒,必須得考慮門面。
何似飛手里現在銀錢足夠,可以買一個毗鄰繁華大道,又內涵假山湖泊的宅院,但問題是這樣的宅院一經問世,基本上就被銷售一空。甚至有的還不等問世消息壓根傳不到房先生這邊,就被別人給定下了。
連看了三日,都沒找到各項都能附和何似飛要求的宅院,他也不氣餒,翌日一大早換了衣裳,先去宮門口候著,參加朝考。
朝考的目的是給翰林院選拔庶吉士,因此又稱為館選。入選翰林院的話,便稱為點翰林。
翰林院的工作紛繁又復雜,約莫有十一二種,有負責在每年秋天舉行經筵典禮上值講的,有稽查史書、錄書,整理歷年卷宗的,有論撰文史、陪皇帝作詩寫賦的,有負責銜接整個朝廷所有文官的,但最重要、也是權限最大的一個職位,便是起草詔書、批閱奏章的。
不過,最后一項一般由大學士擔任。
但又不完全是大學士一手遮天,也會召四十來位翰林共同侍詔。
何似飛站在最前列,不一會兒就聽到后面有悉悉索索的腳步聲,應當是各位進士都陸陸續續到來。
有些出身京城,家弟豐厚,沒打算做出多少豐功偉績的進士主動給何似飛打招呼“何兄”
何似飛拱手回禮。
有些則一心想要干大事,成為肱骨之臣,這時則選擇遠離何似飛這個跟喬家綁定了的狀元郎。生怕自己跟何似飛說一句話后,便被有心人舉報,到時被上面的大人們所嫌惡,耽誤一生。
唯有第四的陸信和榜眼葉辰對他一如既往,好像完全不受外面的傳聞所影響。
其實排在后面的花如錦也不受影響,但是他位置實在太靠后,壓根上不到前面來說話。
三人低聲打了招呼,便各自站好,不消片刻,內侍前來帶領眾人趕往保和殿。
朝考的內容分為詔論疏賦等,成績分為一、二、三等。
因為朝廷已經風調雨順這么多年,翰林院并不缺人,因此,一般只有考第一等,才有機會進入翰林院。其他人如果家里有點關系,可以被六部直接招錄,不然就只能請求下放地方到時候天高皇帝遠,得花費大心血,做出大功績,才有可能在幾十年后被重新喚回朝廷。
所以說,科舉考試只是為官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說是很不起眼的一步。
想要入朝為官,想要步步高升,朝考才是重中之重。
內侍們將眾人帶到保和殿前的廣場上,讓他們在此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