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把何似飛奉為榜樣、標桿、楷模的王棧宛遭雷擊,嘴唇翕動半晌,才憋出一句幽怨的話“我以為何兄心中只有圣賢書,所有外物皆不沾身。”
包括感情。
哪想到,何公子居然背著大家偷偷作出這等事。
最關鍵的是,偷偷去求姻緣還不帶上他們
同行四人之一的武姓書生不斷點頭表示自己也這么看。
陳康作為幾人中年紀最大,已有了孩子的過來人,雖說被何似飛求姻緣這個舉動給震驚了,但還是反應很快道“何兄這個年紀,是該說親了。求、求個姻緣而已嘛,正常、正常。”
此話出口,陳康才覺察出有些許不對。就像隔壁那桌人說的,一般十四歲來廟里求姻緣的,都是女子或哥兒,祈求上天,給自個兒許配個好人家。
哪有這種半大的少年來求姻緣的
正值夏末初秋,天氣熱得緊,在渡口歇腳的人也多,隔壁那桌人談至酣處,聲調不低,不止何似飛他們這桌,周圍其他桌的人也都聽到了。
“那何案首當真求了姻緣我家閨女今年十三,倒也可以訂親”
“老王,想多了。何公子這等少年俊才,應該不愁姑娘才是。”
“就是,何公子哪會愁姻緣。我是木滄縣人,當初何公子高中縣案首時,我們縣城幾大員外都邀請了何似飛去做客,只是啊,何公子一心準備府試,哪家都沒去呢。”
“聽說本月何公子又去參加了院試,這要是考中,就是秀才老爺十四歲的秀才老爺,我滴個乖乖”
聽到這里,方才被那句何公子居然求姻緣給震撼到了的百姓才反應過來是啊,何小公子這樣出塵的少年,相貌好、個兒高、科舉前途不可限量,做得一手好詩不說,家里還沒有雜七雜八的通房姬妾
試問,哪家姑娘哥兒讀了何公子的詩不心生欽慕
試問,哪家老爺瞧了何公子的前程不動嫁女之心
這樣的何公子,用得著求姻緣
此刻,終于有位明白人說話了“你們說的可是桃花山上的寺廟我就是咱們行山府本地人,我活了二十來年,怎么不曉得這寺廟是求姻緣的我覺得罷,何公子應當也不知曉此事,只當是尋常祈福求平安的寺廟對了,那位看到何案首留書的兄弟,你瞧見上面寫了什么嗎”
最開始高談闊論的青年在眾目睽睽之下,支支吾吾半天,還是招了“瞧見了,是求他贈詩那位晏知何平安順遂”
“原來是為好友祈福。”
“哎白激動一場,我還以為我閨女有點希望。”
“那寺廟約莫幾十年前確實求姻緣靈驗,后來府城發達起來,祈福、玩耍、踏青的地方多了,桃花山就漸漸沒落下去,現在你們這些年輕人應該大都不曉得那小廟是求姻緣的了。”
“我就說作詩奇才何公子還用求這個。”
沉冤得雪,王棧等人紛紛開口說“是小弟誤會了何兄。”
何似飛吃好了,放下筷子,道“無妨,那日原本是同知何兄一道上山賞桃花,半途見著了寺廟便進去拜了拜,并不曉得這是求姻緣的廟。”
王棧道“原來連進廟求平安都是隨了緣分的,我就說怎么會專程求這個。”
武姓書生道“無論如何,我還是很羨慕何兄同知何兄的感情”
陳康也在感慨“是啊,太羨慕了。人生短暫,得一交心知己,實乃一大幸事”
幾人吃完飯,武姓書生提議“何兄,那寺廟遠么不大遠的話,咱們上山去走走,就當消食。”
何似飛道“不遠,兩刻鐘便可走到。”
桃花山本就不大,走一趟都花不了一個時辰。
王棧眼睛亮了“走走走,咱們上山,我今年也十四,該說親了。我娘給我相看了好些個姑娘,說等我考完院試回去都見見面,我正愁著呢,不若先去祈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