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殿試之前,今年的考中會試的所有貢士還得先參加一場由禮部主持的復試。
只有考核通過后,方可參加殿試。
這場復試難度不算大,甚至也不像此前那樣是筆試的形式。而是由禮部尚書現場抽簽選題,在場貢士每十人一組,一柱香時間后,每組所有貢士依次口述答案。
場內禮部官員仔細聆聽審查,確保貢士們都有真才實學。
不然,若是數日后殿試當場出丑,惹得陛下大怒,官員們也擔待不起。
四月初三清晨,何似飛早早的洗漱、束發,只帶了身份文書后便前往皇宮。
緊接著,在一百九十一位貢士到齊后,開始審查身份。
這回倒是只檢查了身份文書,并沒有要求大家脫衣服查看是否有夾帶小抄。
畢竟一會兒時口試,大家都站在一起,要是有人能抽空看一看小抄,那也是水平高。
隨后,眾人被要求全程肅靜,不得東張西望,被一位禮部官員和太監一起帶著朝內走。
何似飛輕微的抬了抬頭,看到匾額上三個大字保和殿。
根據典籍,這座宮殿是皇帝除夕、正月十五時,宴請外藩、王公,亦或者是一二品大臣的宮殿。前朝曾在此舉辦殿試,但本朝的殿試則是在太和殿舉行。
因此,這座宮殿被禮部尚書申請到,給他們這些貢士們舉辦復試用。
雖說何似飛已經知曉了復試流程,但真實的站在此處,看著這宛若藝術品的宮殿,心里沒有感觸是不可能的。
難怪從古至今,那么多人要不擇手段的向上爬。
站定后,便是漫長的等待。
在一派落針可聞的寂靜中,何似飛斂眸靜立,他有心還原方才那一段路程,但他們并非從正門進入,而是從旁側七拐八繞的過來,兩側皆有侍衛把守,全程又不允許左右打量,這會兒也只能記下一個大概。
禮部官員們并沒有晾著貢士們太久,很快便按照排名將其分為十九組,最后多出來的一個人,被安排到了何似飛所在的第一組。那人當時又興奮又震驚又緊張,多種情緒在臉上交錯出現,就差同手同腳的往過走了。
禮部尚書頭戴烏紗帽,身穿緋袍,胸前身后補子上皆有繡工精湛的錦雞紋樣,在太監端來的簽筒中連續抽取十份系著綢帶的小卷。這便是本次復試的十道題。
按照排名序號,第一、第十一、第二十一第一百九十一位的貢士們準備同一道題,緊接著是排在第二位的,以此類推。
加之每十人分組不同,完全杜絕了作弊現象。
看著自己的考題,何似飛目光沉靜,默默在心里思考解答邏輯,并組織語言。
一炷香時間到,何似飛同其它排名中帶一的貢士們一起口述答案,十多位禮部官員在每位公式旁仔細傾聽。
在場所有正在口述的貢士們都沒注意到,那位緋袍大人在他們身后各自轉了一圈,最后在會元何似飛身后站定,背手傾聽。
但這一幕被其它貢士們看在眼里,見那位官至二品的大人都對何會元的答案微微頷首,心中壓力更甚。
尤其是會試中排在前十的貢士們,他們本想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有機會奪得狀元桂冠。
何公子雖然才名在外,但年紀也太輕了點,大家都會下意識覺得他能連中兩元,并非是因為他文采超出大家多少,而是他年紀小,諸位大人照顧他,才欽點了他第一的名次。
畢竟,三十歲的連中三元和十六歲的連中三元,后者顯然更符合大眾的期待,也更容易有很大的影響力。
但經此一役,眾人現場領略到何似飛出口成章的能力后,心思突然轉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