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瀾與菀菀父女離分,尹老爺不是沒有惻隱之心的,再說沈瀾一個舉人,愿作尹弛的教書先生,何樂而不為呢
“想必殿下一定質疑過,沈瀾一個舉人,何故不做官卻要去當先生,何故在授學時,愿意捎上一個小姑娘,又何故會教這個小姑娘與尹二少爺一同學畫呢緣由就在這里。因為尹婉就是菀菀,她是沈先生的親生女兒。”齊文柏道。
說著,他又是一嘆,“也許是天意吧。尹二少爺與菀菀一樣,竟也是個天生的畫癡,沈瀾又是個不拘小節的人,認為常人不該死讀書,要按照自己的心愿而活,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才夠痛快。是以反將課業拋去一邊,專心教尹弛與尹婉丹青來。”
可惜好景不長,尹弛苦學丹青一事,到底被尹家發現。尹老爺雷霆大怒,認為是沈瀾耽誤了兒子,非但攆走了沈瀾,擔心有尹婉在,會影響尹弛考功名,就讓尹婉搬去了歸寧莊旁住。
尹老爺悔道“說起來,這一切都是我的錯,賴我彼時太沖動,太過一意孤行,其實沈先生當時勸過我,他說人這一生,并不是只有考取功名這一條路可走的,若能在喜歡的事上有一番作為,至少自己心里是滿足的。就譬如筑匠溫阡,曾經也是進士之才,可他后來苦心鉆研營造修筑之術,眼下不也成了人人敬之的大筑匠沈先生說,人這一輩子,最難得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而活,尹家有條件,弛兒也肯吃苦鉆研,何故不讓弛兒攻于丹青呢
“我當時聽了他這一番話,只覺得他說的都是歪理,覺得他他是為了要回自己的女兒才這么說的,他為了教自己女兒學畫,才耽誤了弛兒的課業。”
尹弛聽了這話,急道“爹,您真是誤會沈先生了。學畫乃月章自己所愿,是月章知道沈先生家中做的是字畫生意,求了他半年,否則他豈肯教月章丹青”
尹老爺哀聲道“我當時是氣糊涂了,非但攆走了沈瀾,還跟他說,我知道他想要回自己的女兒,但菀菀早已入了我尹家之籍,是我尹家的人,他這一輩子,都別想把菀菀討回去了。眼下想想,我不該跟沈先生說這句話的,我若不說,他也不至于走到后來那一步”
衛玦問“走到哪一步”
齊文柏道“諸位還記得四景圖嗎不是尹四姑娘后來所仿的山雨四景圖,而是東齋先生的真跡,傳世名作四景圖。這副四景圖,當年就在沈家。”
沈家祖上就是做字畫買賣的,后來收到呂東齋的四景圖,一直把它當作鎮店之寶,概不出售了。
這也解釋了尹婉的畫風為何會類呂東齋,為何年紀輕輕,就能仿出山雨四景圖,拋開她是天生的丹青大材不提,她正是看著四景圖的真跡長大的。
尹婉輕聲道“小時候,爹爹為了逗我開心,便將偷偷將四景圖拿了給我看。我那時太小了,不解這幅畫的玄妙所在,可爹爹有辦法,四景圖是由一副底畫,四副覆畫組成的,按照光影變幻,底畫與覆畫相結合,就形成陵川四景。爹爹常常”尹婉說到這里,想起沈瀾,聲音哽咽起來,“爹爹常常把覆畫去了,只留底畫,隨后自己畫了覆畫,罩在底畫上給我看。他畫的覆畫很簡單,只是一團光影,可是蓋在底畫上,就成了貓兒狗兒,成了喜鵲和知了。這是”尹婉眼中滑下一滴淚來,“這是我兒時最喜歡的戲玩,爹爹于是樂此不疲,畫了許多許多,每一天都有新鮮的,都是不重樣的,我后來喜歡上丹青,喜歡上東齋的畫風,多半都是因為爹爹”
沈瀾是昭化十年被攆出尹家的,尹家老爺最后放話說,菀菀早已入了尹家的籍,是尹家的人,他這一輩子,都別想把菀菀討回去了。
沈瀾已經沒了白氏,不能再沒了菀菀了。
他還想親自為她送嫁,將她交給一個好人家的。
直到此時,沈瀾才開始悔,他后悔自己當初考中舉人,為何沒有及時做官,如果自己能青云直上,成了一言九鼎的大官,是不是沒有人能從他身邊搶走女兒,是不是當他想討回菀菀,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
沈瀾自此入了仕,但仕途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順利,可能是他的性情所致吧,他不擅鉆營,更談不上長袖善舞,其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辦實事,怎么都有出頭之日,可是沈瀾等不起的,有朝一日菀菀長大了,他還沒有成為那個一言九鼎的大官怎么辦他需要一個機會,更或者說,一條捷徑。
而昭化十二年,這個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