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岫擔心張正清傷心,一直不曾坦言,其實他對父親早就沒有印象了,否則他不會輕易拾起石子投入江中,在他心中,他唯一的,僅剩的親人,就是張正清。
所以哥哥說滄浪洗襟,他便記住了洗襟二字,哥哥說要修筑樓臺,他便向往著柏楊山中高臺長駐。
如今夢醒,才發現這一路走來步步荒唐。而洗襟臺就是洗襟臺,登上臺頂,才發現它不過如此,空曠且荒蕪,沒有那么多的意義。
這幾夜張遠岫又做夢了。
夢境反復而驚悸,不再是纏繞了他多年的,廢墟之上遍尋不著親人尸身的惶恐,亦不再是張正清遠赴陵川前,躊躇滿志地說著諾言,夢中,他好像變成了張正清,在洗襟臺坍塌前的雨夜,親口驅走了連夜通渠的勞工。
但是驅走勞工后,他沒有像張正清一樣離開,他一整夜都站在那里,看到水渠被淤泥堵塞,原處積起一灘灘水洼,地底之洪無處可去,不得不倒流反沖樓臺。
他在夢里絕望地看著天明,聲嘶力竭地勸說每一個登臺的人,不要登,會塌的,他甚至尋到了謝容與,請他不要拆除那根支撐樓臺的巨木。
可是夢里的那些人都葬在了昨日,任憑他如何相勸,一切也回不去了。
太晚了。
就如同張正清出現在宣室殿上,老太傅勸說他還能夠回頭,太晚了。他希望忘塵盼著忘塵的今日,都太晚了。
洗襟臺的坍塌與張正清有關,那他作為他的至親,是不是也背上了那些無辜的人命呢
如果他的執念能淺一點,當初不帶寧州百姓上京,那些藥商是不是就不會死
甚至墩子死前,暗衛在撿起匕首,向他請示時,他其實有過一瞬動搖。他在那一刻看到了墩子求生的、掙扎的眼神。他想,他有什么錯,不過是一個劼北可憐的孩子罷了。可是到了最后,張遠岫還是不曾回頭。他只是在登上拂衣臺時,撿起雪來,擦干凈沾血的靴頭,隨后踏入宣室殿中。
太晚了,有時候人踏錯一步,就萬劫不復了。
從前他抬目見日,低頭見塵。
而今他抬目是蒼茫的夜,低下頭雙手鮮血淋漓。
從大牢出來以后,張遠岫總覺得無處可去,循著直覺來了這新筑的洗襟臺。而到了這樓臺之上,才發現自己曾經在許多個岔口沒有回頭,于是終于走到了這條路的盡頭。
洗襟臺下夜風無盡,這么望去,倒像是無聲洶涌的滄浪江水。滄浪江可以滌盡白襟,是不是也可以滌盡他這周身風塵呢
既然都走到了這里了,那么就再往前一步吧。
往前一步,就能夠徹底忘塵了。
張遠岫安靜地閉上眼。
天上響起隱隱雷聲,中夜寒風四起,陵川的冬雪很少,反倒是雨水居多,兩名官兵守在樓臺下,心道是又要下雨了,叫上白泉正欲尋避雨的地方,就在這時,暗夜里傳來一聲悶響。
悶響伴風而墜,驚心而絕然。
白泉的眼神一瞬空茫,扔下書箱便朝洗襟臺下奔去,兩名官兵茫然片刻,臉上漸漸變了顏色,他們似想到什么,踉蹌著循著白泉的方向追去。
冬雷在天上翻滾,雷聲覆過整個陵川。
章庭自病愈后,一直歇得很好,這夜不知怎么輾轉難眠,到了后半夜,竟被一陣陣雷聲嚷得驚悸不安,他不得不起身,正欲關上窗,忽然看到一名官兵連滾帶爬地進了官邸,聲音幾乎要撕開夜色,“章大人,曲大人,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