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三子楊杲,小女如意,以及朕的美娘。”
史書記載“杲聰令,美容儀,帝有所制詞賦,杲多能誦之。性至孝。”,楊廣對這個小兒子非常寵愛常將其帶在身邊,他被殺之時,楊杲年僅十二歲,在尸體旁放聲痛哭,叛軍首領裴虔通命人將其斬殺。
至于如意墨非倒是想到了李世民日后的楊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李恪的母親。
美娘這不用說,就是蕭后了。
楊杲應該算是楊廣最疼愛的兒子,如意公主是楊廣最疼愛的女兒,蕭后是楊廣最疼愛的女人。
這說明楊廣腦袋還沒有發昏,沒有用寶藏引誘墨非將他的兒女、寵妃什么的一起帶離火海,而是選擇了最重視的人。
“朕這一生,大風大浪一路走來,閱盡了世間繁華,看慣了人事滄桑,即使現在死去,也不枉這一生了。”楊廣感嘆道“天下落得如此局面,罪在楊廣,即使將楊廣千刀萬剮,以祭上蒼,也不為過。”
“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墨非點評道。
楊廣即位后,橫征暴斂、窮兵黷武,這種無休止的征調、兵役和徭役的負擔,差不多騷擾了全國的農戶,更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階級矛盾嚴重激化,廣大人民“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農民起義終于全面爆發,這才使隋朝沒入絕境。
就憑隋朝巔峰時期人口五千萬,跌落到初唐人口兩千五百萬,說楊廣是華夏歷史最昏庸殘暴的君主,一點沒錯。
史書將秦始皇和楊廣相提并論,列為暴君之列,這絕對是政哥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秦始皇僅用九年時間一掃六國、統一天下,盡管在他之前的六代國君已經打好了扎實的基礎,但如果把嬴政換做楊廣的話,恐怕秦國再強大也不可能統一楊廣純屬敗家子,將自己國家的財富揮霍一空,最終使自己的國家走向滅亡。注意,秦始皇是秦朝第一位皇帝,楊廣這貨卻是他朝代的最后一個皇帝始皇開國,隋煬滅國;始皇乃統一天下的開國元首,隋煬則是殘暴貪婪的紈跨子弟一個從戰火中歷練出來的皇帝能與一個沒經歷過戰爭的昏君放在一起比
楊廣根本沒資格與秦始皇相提并論。
有人評價楊廣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墨非不這樣認為。
在墨非看來,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多虧后來其他人結束了楊廣的留下的惡劣形勢,阻止了罪在千秋。
真正仔細看看歷史,楊廣那些所謂的豐功偉績其實絕大部分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只是被挪用給楊廣。例如,開大運河、立科舉制度等等的主要工作是其他朝代做的,主要功績也是其他朝代的,不是隋朝楊廣的。
關于大運河,開鑿疏浚整修大運河的絕大部分工作不是隋朝做的,而是其他朝代做的。大運河能造福后人、造福千秋,那是數千年來從春秋到清朝眾多王朝修開鑿疏浚整修運河運河的功勞。隋朝是在疏浚從春秋到南北朝眾多王朝早已開鑿留下的舊河道,然后加以開拓,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繼續開拓,隋朝由于二世而亡,做的工作,算是非常少的一個。實際上后世的大運河,早已經不是隋唐大運河,而是大部分河道不屬于隋唐大運河的元朝京杭大運河。
又比如,科舉其實萌發于南北朝,南北朝就有了允許“投牒自進”的萌芽,而隋朝反而倒退了,隋朝不允許“投牒自進”,只允許高官特別推薦的人參加,只允許貴族門閥世家士族的人參加,是唐朝的科舉又做到了允許“投牒自進”,為寒門、平民開辟了新的仕途通道、上升通道。
楊廣通過揮霍、敗壞前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去滿足自己的幻想,造成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后不收拾、反而躲江都去醉生夢死,遠不是什么戰略構想、偉大計劃,反而類似幼兒的胡作非為、闖禍了就不管了。
如果亂七八糟的空想也是遠見、韜略的話,那么墨非覺得自己的才華都已經驚天地泣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