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懶得跟她廢話,作勢往自己嘴里送。高氏急了,奪走塞自己嘴里。
高氏此行的目的不是找張支書要豆腐,而是讓他教自家做豆腐。確定真跟農場賣的一樣,就讓大兒子教二兒子。
其他人也不差這一口豆腐。過來的目的是確定他是不是真做出豆腐,做的豆腐能不能吃。
高氏替他們確定了,他們也不再關注豆腐,都轉向高氏,紛紛質問她懂不懂先來后到。
生于清末,長于民國,歷經戰亂,打過鬼子裝過孫子,迎來和平的高氏啥不懂啊。
可是講道理她家的豆腐得排在年后。
學會了過年就不要買了。
豆腐可以煎著吃燉著吃煮著吃,可以做成臭豆腐慢慢吃,也可以扔到屋頂上凍成凍豆腐,過年的時候跟豬肉一塊燉著吃。
可以說連吃七天不帶重樣。
即便不做豆腐,豆漿或者豆腐腦也能飽腹。
高氏來的路上都想好了,要是方便的話,多做點等閨女來看她的時候給閨女拿點。
年前不學會,閨女春節過來看她,拿啥給閨女啊。
高氏直接問“老大,你做豆腐的這個豆子是村里的”
張支書覺得這話好笑“我自己做豆腐哪能用村里的豆子。再說了,村里的豆子都是來年青黃不接時的口糧。”
“既然是自家的,憑啥先教你們”高氏轉向眾人,“我兒子的東西必須先教我。”
眾人被她說的無言以對。
四隊長立即說“廣進磨豆漿得磨是村里的。”
此言一出,眾人又來了精神,紛紛讓高氏退后。高氏往前擠,他們就往后扯。
張支書一看這樣不行,要打起來,趕緊大喊“住手”
他在村里威信極高,一見他動怒連高氏也不敢再耍無賴。
張支書道“這個豆腐要鹽鹵,你們誰家有就先給誰家做。不過你們最好幾家一起,因為一次太少做不著,太多了你們吃不完。”
“要是沒鹽鹵呢”有人不禁問,“是不是得買”
“用石膏”
蒼老的聲音從村口傳過來。
眾人不由得回頭看去,就看到站在最外層的人讓出一條路。里面的人見狀也讓出一條路,等人到跟前眾人都很意外居然是老李。
小芳也倍感意外,他一個大佬居然會做豆腐。
方劍平好奇地問“你還做過豆腐”
老李笑著說“聽人說過。”
以前剛到村里,老李不敢走動,每天不是呆在牛場就是呆在養豬場。
村里人習慣了他的存在,見他一直回不去,很多人都以為他得呆到老,就把他當成村里的一份子。
外面雖然冷,但比牛場和養豬場空氣好,有幾個老頭就邀請他出來逛逛。
剛出養牛場,就看到村里人往張支書家跑。
老李以為出什么事了。
張支書從沒把他當成一個需要改造的人,還吩咐知青好好照顧他,老李打心眼里感激他,也忍不住跟眾人過來。
到門口才知道他來這么久很少吃到豆腐不是村里人懶,而是不會做。現在不許人走街串巷換豆腐,想吃豆腐只能去農場。
老李怕對他抱有成見的村民不信,解釋道“農場的豆腐廠大不大”
張支書想想“挺大。”
老李道“要是用鹽鹵得多少鹵水”
“對啊。”張支書恍然大悟“大批量生產肯定得用別的。又不是像以前換豆腐的,一天兩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