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劍平和小芳不在,村支書去農場了,進去也學不到什么。
雖然他們不會做豆腐,但會磨豆漿,才不要進去教他們磨豆漿。
吃他們村住他們村,還嫌棄他們村的姑娘,給他們臉了
幾人越想心里越不舒服,決定告訴小芳,讓小芳收拾他們。
他倆還在老李那兒。
村民撲了個空。可來都來了,不能就這么回去于是把他們聽到的告訴高素蘭。
高素蘭知道他們要搞事就喜歡夸大,因為只有夸大才能挑起事端,“沒聽錯吧”
“又沒得罪我們,閑的無聊說他們壞話。”
高素蘭看看幾人都在村里面住,還是三隊的人,離南邊的知青點很遠。不論平時還是干活都沒一起過,確實很難鬧矛盾。
“這些孩子咋這樣啊。”
比張支書輩分高的村民就說“廣進慣的還沒來就把他們的口糧留出來,夏天殺豬還給知青點肥肉讓他們熬油,搞得他們以為來咱們這兒享福來了。一個個啥也不懂還敢嫌棄小芳。”
小芳自打會開拖拉機犁地,村里人就不好意思再嫌她笨或傻。
傻子都會犁地,他們卻不會,再說她豈不間接說自己還不如一個傻子。
以前做豆腐能賺錢,雖然辛苦做豆腐的人也不會外傳。沒有人指點,村里人知道做豆腐的步驟也不敢輕易嘗試糧食精貴,不舍得浪費。
張支書試做,還教他們,此時還在農場買石膏,以至于甭管對他口服心不服的人,還是羨慕嫉妒他的人,今天都是他的擁護者。
常言道,愛屋及烏。
那位村民這么一說,其他人愈發生氣,“老高,小芳和劍平回來也別讓劍平教他們。”
高素蘭苦笑“先不說劍平聽不聽我的,就算聽我的,等小芳她爹回來”
“那我們在這兒等他。我家也泡豆子了,等他回來讓他上我家去。”
高素蘭“你豆子沒磨,拿啥教你們”
“那我讓他們快點。”說話的人起身,到門口停下,對其他人說,“你們在這兒等小芳她爹。”回家喊她男人把豆子拎出來,她去村委會趕人。
知青也知道村里就這一個磨盤,很多人都等著。
周長河年齡大還是老知青,敢直接數落方劍平,潘恢就問他“怎么辦”
“去年沒了張屠夫,過年也沒吃帶毛的豬。我就不信沒他做不出來。”周長河把最后一點豆子倒磨盤眼里,“磨好咱們走。”
那位等著他們讓磨盤的村民看到豆漿稠的跟粥一樣,忍住笑心說,我看你們能做出個啥玩意來。
周長河把磨好的豆子倒入鍋中,可算意識到不對勁比在城里喝的豆漿還稠,這怎么變成豆腐腦,然后做豆腐啊。
十幾個知青面面相覷。
跟方劍平同一屆的女知青覺得這樣不行,“我還是去找方劍平吧。”說著看向周長河。
周長河看其他人,“你們有沒有誰做過豆腐”
豆腐這東西便宜的很,五毛錢買的全家吃不完,誰吃飽了撐的做這個。再說了,城里也沒幾家有磨盤。就算有磨盤,需要工作也沒那個時間。
女知青知道周長河拉不下臉,不再問他直接出去。
方劍平原本坐在老李西邊,扭頭就能看到跟養豬場同一排的知青點。看到那女知青往北去,方劍平以進屋拿板凳為由,躲到老李東邊。
先前有方劍平擋著,老李沒看到知青回來了。
那女知青沒空往這邊看,以至于也沒看到小芳在路上玩紙飛機,結果就是到張家撲了個空。
等著截張支書的村民皮笑肉不笑地問“有事”
“方劍平不在家”女知青說著往四周看,別說人,連影都沒有。
村民明知故問“劍平和小芳不是跟你們一塊磨豆子去了嗎他倆人呢”
知青當著高素蘭的面不敢說實話,訥訥道“說是去廁所。我我出去等他們吧。”
幾個村民看著她出去就忍不住嗤笑。
小樣,也不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在他們的地方嫌棄他們的人,真當張莊沒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