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覺得不值,因為他不看新聞聯播,“我還以為啥時候都能看。”
小芳搖頭“七八點鐘放新聞和電視劇的時候也得有信號。沒信號也白搭。”
“這么麻煩那城里人還都想買電視”栓子鬧不明白了。
小芳能理解,電視等于大物件,這時候買電視,好比后來人買車,不光可以自己用,還能充門面。有了電視,家里的孩子都好找對象。
可是她當務之急是吃飯,就沒再說這些,到火車上有的是時間。因為她肯定睡不著,全家的錢都被她取出來了。
以她對張小草的了解,多半也把家里的錢以及她公婆的錢取出來了。就是不知道栓子帶多少錢。
要擱以往,栓子頂多帶一點點。
有小芳這個前大學老師陪同,栓子不光把他的錢取出來,還找張老九借不少。
五天后,三人弄半火車皮電視機和半火車皮小東西。
火車停在市里,小芳等人沒能耐運回來,這時候也沒有私人運輸車,只能給方劍平打電話,以栓子的名義租縣里的運輸車。
快過年了,大伙兒都存著錢買東西。小芳等人怕大家的錢花完了,沒錢買他們的東西,來的路上就給東西定價。
三人也沒回家,讓運輸車開到街上,他們把東西卸在栓子的攤位前。
由于貨太多,攤位堆滿,還又往兩邊堆一些。
幸好兩邊也是張莊人的攤位,沒人敢不讓小芳放。
張小草還有工作,被人看見影響不好,小芳就讓她找張莊擺攤的人借輛板車,推四個電視機回去,然后讓張瞳瞳捎回來。
隨后又讓張小葉回村喊一一和她媽。
等瞳瞳和一一以及她媽過來,小芳就讓張瞳瞳看著別有人偷東西,一一和她媽收錢,她和栓子拿著記價格的本子賣東西。
由于不是周末,還沒到下班時間,并沒有多少客人。
小芳覺得栓子一個人也能賣,打算回家換身衣服,洗漱一番再過來。
然而剛出攤位。就看到一群五六十歲的人往這邊跑。
小芳樂了“我可真招老年人喜歡。”
栓子一家沒聽懂,順著她的視線看去,瞬間明白了。
栓子笑道“你長得就招老人喜歡。你不知道,大爺走的第二年夏天,就是八二年夏天,城里那些年齡大的去咱們村買水果,一到村里就問,怎么不見你。我們說你以后都不回來。那些人還有點”注意到人到跟前,連忙把話咽回去,“買東西”
一眾老人停下,看到一個個大紙箱,就問“這是電視機嗎”
小芳道“是呀。剛出廠的。我敢說省里賣的都沒有我們的新。”
這句話讓不感興趣也買不起的行人駐足。
“我們剛剛聽說你們去廠里拉的。真的啊”
小芳點頭,懷疑他們聽張小草說的。
因為算著時間對得上。
不過這些不重要。
重點是賣出去。
“不要票,但比以前要票限購的貴一點。”
這點大家都懂。
國營單位的東西不需要親自去買,一個電話廠家發過來,單位的人拿著條在車站等著接就行了。
現在這些東西是小芳等人拉回來的,路費住宿費吃喝都得算電視機上。
一個老人問“我沒帶那多錢,能不能幫我留著”
小芳“下午三點之前。三點之后人家下班了要買,我可不好留。”
“行”老人點頭,看到電視機旁邊還擺了許多東西,忍不住說“這些又是什么”
小芳“都是些北方特產,麻花,核桃等物。你們要不要”不待他們開口,就拆一包麻花,隔著紙包掰碎讓他們嘗嘗,“也是過年吃的東西。”停頓一下,容他們嘗嘗,說出他們最關心的事,“不貴。順便捎的,就賺個租車錢。”
有人忍不住說“大老遠拉過來,就算不貴也不便宜吧。”
小芳“肯定比省城賣的便宜。”不想聽他廢話,繼續說“這東西跟餅干用料差不多,可比餅干香。”
油炸的東西哪有不香的。
她說這話沒人能反駁。
嘗過麻花的人一時之間想不到那么多,認為小芳這人實誠,就要一盒。
栓子立即念價格。
有老人看到他手里的小本本,忍不住好奇“價格還寫本子上了”
小芳“我們也是第一次賣這些東西,不知道咋賣,問的當地人,然后按照當地的價格寫的。”
先前說話“不便宜”的人又忍不住問“你沒加上運費”
小芳想日他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