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被他逗笑了,“你當電視機是小麻花呢”
張瞳瞳搖搖頭,一本正經說道“小麻花可沒法跟電視機比。一包麻花一天就完了。電視用的愛惜點能用五六年,將近兩千個日日夜夜。平均下來一天兩三毛,還是一兩毛”
栓子不禁說“我得算一下。”
路人樂了“賬不是這么算的。”
張瞳瞳點頭“是呀。電視不光可以看電視劇娛樂,還可以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家大事,知道世界動向。有了電視還能剩下買報紙的錢。應該把報紙錢算進去。”
路人啞然失笑“你這小孩,嘴巴真厲害。可是不論你怎么說,我還是沒錢買。”
“那買麻花省得過年買馓子了。”張瞳瞳遞給他一包。
路人不好意思拒絕,一邊掏錢一邊對栓子說“你兒子真厲害。”
“不是我兒子,是外甥。”栓子轉向身邊的小姑娘“我只有這一個閨女。”
那人忙說“抱歉。我不知道。”
“沒事。”栓子接過錢,讓一一找零。
張瞳瞳看到跟他同路的女人猶豫不決,“阿姨,來點核桃我媽媽說吃什么補什么。”
小芳想送張瞳瞳一記白眼,她什么時候說過這話啊。
女人想買麻花,“你媽媽說什么就是什么啊”
張瞳瞳點頭“我媽媽是大學生。”
女人意外,不由得打量一下張瞳瞳,穿的很普通但很干凈,雙眼明亮,手和臉也非常干凈,指甲上沒有一點污漬,顯然父母對他很上心。不由得相信他的話,有幾分意動,“貴嗎”
張瞳瞳笑著說“要看跟什么比。跟奶粉比,肯定沒有奶粉貴。要是跟花生瓜子比,肯定比花生瓜子貴,因為這個產量就比不過。再說了,過年需求量大,肯定也沒有平時便宜。”
女人問出口就覺得他不可能說實話,但也沒想到他這樣說,“你這小孩還真會做生意。”
張瞳瞳搖頭“我不做生意。幫我舅舅賣東西。我可是要考大學的人。”
參見工作的成年人都喜歡愛學習的好孩子,尤其好孩子還長得很漂亮,能說會道,“那再給我來一包麻花。能抹去零頭嗎”
張瞳瞳笑道“那必須不能啊。”
女人失望。
張瞳瞳接過他舅媽稱好的核桃,“但是可以送您兩個小核桃。”
女人頓時眉開眼笑。
她的男同事,先前買麻花的忍不住伸出大拇指,“你這小孩厲害。將來就算考不上大學,也比我們有出息。”
“你這么看好我啊那回頭幫我們宣傳宣傳。”
男人失笑道“好。回去就幫你宣傳。”
此時經濟還沒發展起來,貧富差距不大,清河縣城的人也多是住瓦房,鄰里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以至于都很熟悉。
這二位剛到各自家胡同口,就聽到有人跟他們打招呼“買的什么”
“麻花。街上,就是供銷社門口那條街上有個賣北方特產的。什么麻花核桃都有。對了,還有電視機。看樣子今兒剛下火車。據說比省城賣的還新。”
熟人忙問“縣里不管”
“縣里都蓋大棚招商了,管了那大棚豈不白搞了一個月能收好幾十塊攤位錢呢。”
熟人想想是這個理,指著南邊,小聲說“他們家早幾天跟我說年后娶兒媳婦,女方要電視機。你說我要不要跟他說說”
“還沒買”
“據說得去省城。來回路費就得不少錢,還得在那兒住一晚,正猶豫著呢。”
“你可以說說。我看有小有大,小的五百塊錢能拿下。”
“那還行。聽說現在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都要兩百多。”
“跟自行車比不貴。主要是能用六七年,這樣算下來一天也就兩三毛錢。”
“那我去說說。”
“你快去吧。聽攤主說只有幾臺電視機。”
此言一出,熟人不敢閑聊,立即去前面鄰居家,然后跟鄰居一塊上街。
到街上小芳他們都開始吃飯了。
不過不是買的,張支書和高素蘭老兩口做好了用飯盒送過去的。
經過中午那一會兒歷練,張瞳瞳知道賣電視跟賣菜沒什么區別,看到又有客人,就讓他媽吃飯他招呼。
來買電視機的幾人不信他,問“你這小孩知道怎么賣嗎”
張瞳瞳直接把寫了價格的本子遞給他們,“價格都在上面,你們自己選也行。只有兩臺大一點的。”
小芳考慮到清河縣舍得買上千塊錢彩電的不多,所以沒有進彩電。雖然黑白電視大小在她看來沒什么區別,都是一樣看,可肯定也有人喜歡大的,于是多進兩臺大的。
她也打算好了,兩臺大的要是賣不出去,她留一臺,另一臺看著縣家屬大院里誰家娶兒媳婦,到時候賣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