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瞳瞳抓起他的手臂,看一下腕表,“一個多小時了。”
方劍平“你真得下鄉體驗一下。”
張瞳瞳一時沒懂。
小芳“割麥子。對了,方劍平,收小麥的時候一中放假嗎”
方劍平“全縣統一放忙假。”看向兒子,“你栓子舅舅家有五個人的地,只有兩個半人干活。晚收一天趕上下雨,這一年就白忙活了。”
“你呢”
方劍平“我得下去查看麥收情況,以及安排有關部門看著別著火。”忽然想到一件事,“還得去糧庫看看。”
少年轉向她媽。
小芳“撿一會兒地木耳就叫累的可不是我。再說了,你爸爸就是沒事也不用去。他下鄉插隊十多年,很清楚粒粒皆辛苦,不需要再鍛煉。”
“我也不用啊。我又不是農村人。”少年苦著小臉,埋在他爸肩膀上。
方劍平“農村人才不需要下鄉插隊,走到人民群眾當中去。”
“你一天天哪這么多道理啊”
方劍平不禁說“還不是你個小孩什么都不懂。你和爸爸一樣懂,我才懶得跟你廢話。”
張瞳瞳直起腰,“幸好我什么都不懂。不然你能把我趕出去家門,省得礙你和媽媽的眼。”
小芳“我可沒有。”
“那爸爸數落我,你怎么不幫我”
小芳想一下“你爸說的對,我怎么幫拉偏架啊那以后你爸冤枉你,我幫你爸”
少年的呼吸一窒,“好想快點長大,堵得你們啞口無言。”
方劍平“那你有得學呢。”
少年端著搪瓷缸子大步往家去。
小芳下意識問“這么快做什么”
“回去還能看半小時書。”
然而在地頭上耽擱太久,到家就吃飯,吃了飯就去學校還差點遲到了。
早上一家三口走的太匆忙,左鄰右舍沒好意思叫住他們。
等到中午下班,時間足夠多,他們右邊的鄰居就忍不住問“張老師,早上看到你們端著盆,拿著搪瓷缸子,干嘛去了”
小芳“瞳瞳要吃地木耳。我們撿地木耳去了。”
“你還吃那東西”鄰居脫口而出。
小芳笑道“那東西可比現在的木耳好吃。聽說很多木耳都是人工養的。”
“我的意思你不嫌臟我沒別的意思,以前親戚給我一點,那東西嬌嫩的很,不能用手揉,我洗了五六次都沒洗干凈。”
小芳“我們挑大塊撿的,有木耳那么大。回來放大漏勺里先用水沖幾次,再放水盆里洗。最后再放漏勺里沖兩次就差不多了。”
高素蘭聽到說話聲從屋里出來,“你要是嫌草地上的臟,可以去山上。山上只有泥沒有草。回來放水盆里泥沉下去,洗兩三遍就差不多了。”
那鄰居本想說,山上天天炸石頭,哪有那東西。
忽然想到有小半年沒聽見過炸山。
可以用來雕刻墓碑的山離清河縣很遠,在西南邊一個鎮上。只能用來鋪路石子山離這邊近,就在城外。
要是趕上周末,邀好友,一邊閑逛一邊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
“那下次再下雨我過去看看。”
小芳“別靠近高的地方。方劍平說,以前常年炸山,很多石頭都炸開了,說不定哪天山就會掉下一塊石頭砸著人。”
鄰居好奇地問“方縣長要封山,是不是怕出意外”
霍書記的愛人正好從這邊過,停下來“出意外還少平均每年都會死一個人。”
那鄰居驚得不敢信。
霍書記的愛人道“不知道吧那是因為沒人鬧。采石場的人都知道危險,不論是工人還是家屬都有心理準備。”
高素蘭問“那還有那么多人干”
霍夫人“那些是篩石頭裝車砸石頭的,沒什么危險。不過要是不小心,也容易受傷。先前方縣長要封山,擔心采石場的人不愿意。其實除了可以偷偷賣石頭的管理層,沒人不愿意。”
小芳懂了。
難怪封山封的那么順利,也沒傳出什么風言風語。
霍夫人問“張老師,聽說方縣長要在山上種果樹。可是今年沒種,也沒跟老霍提這事,是不是忘了”
方劍平讓兒子看著鍋,擦擦手出來,“不急。以前炸的開出來,回頭我再找專業的人上去檢查一遍,確定不會發生山體滑坡再說。這事我和霍書記聊過,他可能覺得還早,所以就沒在家說過。”
那鄰居好奇“還會發生山體滑坡”
方劍平“咱們這兒又不是沒發過洪水。再說了,哪天連著下三天暴雨,那山又被炸的光禿禿的,發生山體滑坡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