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來兩份。”方濘見前面的游客離開,趁著人少趕快上去。
“二十快。”阿婆聲音嘶啞,年紀大了嘴里牙齒掉了很多,說話有些漏風。她不足一米五,微微勾著背,隔著的確良襯衣能看到干枯削瘦的身軀。
方濘伸手掃了一下貼在小車上的二維碼,手指靈活地劃了劃。
掛在車角的小喇叭清脆的播放已到賬二十元整。
阿婆慢悠悠地揭開面前的鍋,里面隔水蒸著一大鍋魚糕。
不似方濘記憶中吃過的長方塊,而是做成了魚的形狀,依然泛著清透的金黃色。
變好看了,也變小了好多。
大概只有不到原來的三分二大小。
方濘接過塑料餐盒,細細看了看,一份兩條魚,還沒有手掌大。
上面兩根竹簽穩穩地插在魚眼睛上。
藍眼睛小轍那么大個子,怕是吃不飽吧。
他轉頭把第一份魚糕遞給封允轍。
“奶奶你怎么還在,回去休息吧,這里我來就可以了。”一名年輕女子急匆匆跑出來,奪阿婆手里的魚糕,把人往后推。
身上穿的那身衣服有點眼熟,方濘看到胸口的標才想起是附近的旅游酒店。
“晚上風大,魚糕又賺不了幾個錢,快去休息吧。”女子又催促著阿婆。
“還有一份沒給客人。”
阿婆嘮念著,一邊回頭看著魚糕小車,“今天晚上賣了不少錢,我蒸了一鍋,魚糕還沒賣完金魚糕只有我家有”
“知道了知道了。”女子哄道,“奶奶去休息,我負責守在這里賣完。”
說著解下阿婆身上的圍裙,給自己套上。
阿婆才戀戀不舍地往巷子里走去。
“不好意思,久等了,還有一份對吧。”女子麻利地揭開鍋把魚糕盛好。
方濘伸手準備接魚糕,女子的手頓了頓,驚呼道“我記得你的,你是一中的。”
方濘愣了愣,隨口應了一聲。
女子笑道“我也是一中的,大你兩屆,不過我更早見過是大概十歲的時候,來我們家買魚糕。后來高中的時候又看到你了。”
補充到“你長得太好看,印象特別深刻。”
方濘有些尷尬接過魚糕。
女子遞給他簽子,又自顧自地說“我們家其實早就不做了,這邊人少,廟會的情況時好時壞,幾年前我買了個模具改成了魚形狀,生意也沒好多少。”
方濘不知該說些什么,他插起一塊咬了一口,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軟軟糯糯帶著一股魚腥味。
口感不錯,但是糯米食物并非方濘喜歡的東西,偶爾吃一塊還行。
“味道還和以前一樣吧。”女子有些自豪,“我們家的味道一直就沒變。”
“挺好吃的,在外面沒吃過這種。”封允轍冷不丁得回答,這種食物像他老家的一種點心,q彈還不粘牙。
“沒辦法,”女子尬笑了兩聲,“這東西沒辦法保存。”
方濘目光移到手中的魚糕上。
其實作為魚糕作為島城土特產早就批量生產。
裹上華麗的包裝,銷往全國各地。
但是黃金魚糕是特別的。
以前和周毓討論過金色魚糕,確實是添加了什么才變成金黃色,添加物其實以現代技術很好破解,關鍵是比例,還有后續的制作工藝。
大熱天隔水蒸保持溫度,大概也是關鍵之一。
記得高中時周毓打包回來的黃金魚糕就變了色。
冷卻之后失去了透明感和金黃色,口感變硬,呈暗黃色,像塊泥巴。
后面又來了一波客人,女子開始忙碌起來。
方濘站到一邊,看了一眼身邊的封允轍。
兩塊魚糕早已消失不見,封允轍手中拿著空餐盒眼睛亮晶晶地看著他。
藍眼睛里透著幾分滿足,幾分渴望。
大概是沒吃飽吧。
“你還要吃嗎”方濘忍不住問道,“我不太喜歡這種糯米食品,你再吃一塊吧。”
封允轍猶豫了一秒湊近過來。
“你拿”方濘話還未落音,封允轍已經一口咬在他中的魚糕上,而且是他咬過留有牙印的地方。
你為什么不吃餐盒里那塊沒動過的。
方濘心里不住的吐槽。
他是聽不懂國語嗎
不會吧,我的發音很標準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