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人連夜升堂,審理了太尉府被滅門的案子。
本案疑點眾多,牽涉也甚廣,案件的真相引發了不少朝臣的好奇,不少官員都來聽審,趙禎還帶了個頭。
開封府大堂上,包大人首先聽取了兩個涉案人的供詞。
首先是御史中丞裴炎書。
裴大人是自己跑到皇宮找趙禎自首的,據盯梢他的影衛們描述,裴大人離開考場之后并沒有回家,而是就近去了太師府。太師聽了裴炎書講述與此案的關系之后,提議他不要回府,直接去皇宮找皇上說清真相。
而另一個供詞的,是那位在考場“鹽遁”了的星月樓高手王旭。
王旭被抓之后,一口咬定自己是受裴炎書雇傭,替其子裴俊做“鬼”,以保證裴俊能夠成功進入殿試。
而裴炎書向趙禎自首的內容,一方面否認了自己與王旭和曹魁被殺一案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本次的重點,就是裴炎書說出了當年武試時,發生的事情。
裴炎書和曹魁是同一屆的武試考生,兩人是入了開封之后認識的,很巧,他倆住在客棧的同一層,相鄰的兩個房間。
裴炎書家境很好,武功一般,家里人花了大錢,也請了“鬼”,就是希望他能考入殿試,從而入仕光宗耀祖。
裴炎書和曹魁因為喝酒相識,兩人很快就成了好友。
某天,兩人多喝了幾杯,就開始聊天。
裴炎書大吐苦水,說練武太苦,自己也沒天分,家里期望雖高,但想高中實在是太難了。
曹魁聽了他的話,就神神秘秘地跟他說,知不知道,武功其實是可以“借”的。
裴炎書當時傻了,以為這兄弟說胡話,可曹魁卻頗為認真地問他,是不是請了很多“鬼”參試如果肯合作,保證他可以金榜題名。
至此,裴炎書才知道,原來曹魁跟他成為好友并不是巧合,而是曹魁主動接近他的。
就這么著,兩人就結盟聯手,參加武試。
當年武試也出現了推遲的情況,明面上,是因為祭祀推遲,可實際上,當時也出現了考生變鹽的情況,為了安全起見,才借口推遲了幾日殿試。
就在推遲的這幾天里,曹魁和裴炎書主要做的就是“借”內力,事實上,更像是在“演戲”。
曹魁和裴炎書練的,是一種“招數”,打得花里胡哨的,但其實并沒有威力。
裴炎書也不明白這是怎么個意圖,只覺得這么搞比賽當天肯定會被打得很慘。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卻是,比試的當天,原本花里胡哨的拳腳,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殺傷力。
當時裴炎書不懂,可結合此案,結合陶明真人的“無瞳鬼”來看,卻變得很好理解了。
所謂的“借”武功,就像唱雙簧一樣,裴炎書和曹魁是在前面“表演”的那個人,而真正的高手,是躲在某處利用無瞳鬼來暗算對手的“高手”。
那么當年那位高手是不是陶明呢裴炎書說他并不知道,當時他跟曹魁都考上了,曹魁中的狀元,他是探花。
畢竟做賊心虛,兩人從此之后就默契地彼此保持著距離。
曹魁偶爾會跟裴炎書要些銀子,當時裴炎書也不太明白,曹魁做那么大官俸祿很高,而且圍觀清廉沒見他哪兒需要花大錢,要錢做什么呢
現在想起來,曹魁都用來雇人去西北挖墳了,為了不引起懷疑,所以用的多是裴炎書給他的錢。
這也就是為什么,認識曹魁的人都覺得他武功退步了很多,因為原本那些武功,就不是屬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