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麗的配置同樣沒到頂配,但一貫難度步法進出,優秀的步法旋轉定級,還有比她更早一兩年在青年組的磨礪,才會是e加分多的原因。
短節目沒有自由滑那么復雜,體力消耗相對也不大,本賽季努力增進與改善定級和e。
盡量把該拿到的得分都拿到手,可控的范圍都控了,那么留給自由滑的壓力,才會減少很多,畢竟不是次次都那么好運能在自由滑上完成逆轉。
熟悉的壓力沉甸甸的墜在心頭,司空夏是一刻不敢放松,只要有松懈的念頭,下一場比賽便是風云涌起,立刻被甩到后面。
往輕松的一面去想吧,這些問題都可以很好被改善,好過出不了難度配置,那種改善才叫艱難。
“對于我剛剛說的,你有什么想法”陸云蔚放下小分表,一看就知道開始做總結了。
司空夏正襟危坐道“分數低的問題不是強上高難度配置就可以改善的,我覺得全面進步才是持之以恒的做法,在賽場上獲取經驗,在場下一個腳步一個腳印去進步去改善,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陸云蔚露出滿意的笑容。
就像之前教練組說的,強上高難度嘗到了甜頭,就很難停下腳步看身后的缺點。
短節目分數低就頂配上,再低,那自由滑就全3a配套再加頂配。
可是花樣滑冰這項運動,不是誰蹦的厲害就能拿下冠軍。
2010年冬奧會由僅上三周跳的選手拿下了冠軍,就能說明這一點。
短節目復盤之后會議還沒結束,對于明天的自由滑,也得趁熱打鐵分析一番。
說起來,為了司空夏的自由滑配置,教練組幾乎天天都在吵架。
全三周、兩個a跳的配置,對她而言,已經基本是封頂的操作。
而且這一套的難度在成年組里,已是一線女單的配置,更不用說,別的選手還有32的連跳余裕,只有司空夏這套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下后路的緊迫感。
為了這一套配置,大家互不相讓,吵到后面有教練建議可以詢問司空夏的意見,被姜教練沒好氣說她和陸組長就是一丘之貉。
為了適應第一版計劃,司空夏已經硬生生在短時間內,把自己體能拔高到適應高難度配置位置。
雖說人類的身體適應性就是強,她本人一套練下來輕松和隊友狀態一樣,還不忘每天加訓。
可她才十五歲,發育前的體能巔峰還沒到,繼續下去怕不是會傷了根基。
后面一直定不下來,還請出了邵志國作為決定。
不得不說,司空夏作為女單的希望,是比什么時候都要緊的存在,所有改變都特別謹慎。
最終的最終,邵志國竟然沒怎么反對陸云蔚的提議,很快就拍板通過了。
不知道是因為梁副主任對她的賞識,還是因為上次李寧的那張簽單,讓邵志國對這位下屬改觀了不少,決定給點面子呢
“這是艾琳、潘妮、瑪麗亞的上賽季大獎賽總決賽的小分表。”陸云蔚翻開文件夾,按順序放在桌面上。
司空夏湊過去查看。
不知道是不是所出的位置不一樣,沒有了那層朦朧的強者濾鏡,她會發現艾琳和潘妮的配置,其實也是普通一線女單的配置,甚至還沒有阿克塞爾三周跳。
而瑪麗亞,裁判對她的e加分一向慷慨,冬奧會后伴隨傷病和年齡上漲,體能已經稍有不足,節目后半段沒有壓連跳,只是難度單跳。
不論完成情況,配置難度幾乎都可以持平。
一直到現在,司空夏模糊的概念到現在才有一個確定。
難怪經常會聽說三小巨頭的沖擊會威脅道成年組,難怪別人還說這是女單黃金時代被強行續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