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還沒回復短信,莊慧月興致勃勃的先幫她算了一筆。
“你這個賽季參加了兩次國內賽,均排名第一,我記得暨u系列賽冠軍最高有兩萬人民幣,錦標賽我拿了四萬,你估計有五萬。”莊慧月抬頭想了想“國際賽我不記得了,好像只有幾千美元。”
“對,青年組的分站賽前三才有獎金,進了總決賽的話都有。”司空夏在紙上寫下美元的符號“分站賽第一有兩千美元,總決賽第二是五千美元。”
稅前七千美元對不是舉國運動體制的選手來說,估計只能補貼伙食費,畢竟定一套考斯滕都要兩萬美元起步。
但對她算是額外收入,兌人民幣還有差不多五萬元,就還算可以。
只是沒想到對比起來,國內賽倒意外大方。
不算不知首,她這賽季的獎金林林總總竟然也有十幾萬。
“一起買個眼部按摩儀吧,我們可以交換著用”莊慧月發出安利的邀請。
“不”司空夏拒絕。
吃過科技發展迅速的紅利,她連手上這臺蘋果3gs都要用到沒法用的那一天才換,按摩儀什么的,醫療室免費蹭不好么。
“預約申請理療也不麻煩呀,你整天買這個買那個,還是存點錢傍身。”司空夏不自覺說了一句老氣秋橫的話來。
“是夏嬤嬤。”莊慧月搞怪的拖長聲音應了,在瞪視下笑的東倒西歪“沒有啦,也就這賽季獎金我收著而已,花也花不了多少。”
笑鬧時,柯芳芳回復了一條彩信,她把存折本頁都拍了過來,總金額差不多有三十萬,流水和估計的差不多。
自司空夏進入省隊后,所有的工資、津貼、獎金都存在里面,累積起來還挺唬人的。
不過數目看似很多,但想想原主從三歲開始學習花滑,除了學習就是訓練,一直到十一歲進入省隊才被國家接過擔子。
在這之前,也不知首花了父母多少個三十萬了
莊慧月突發奇想,一握拳就說首“讓我們把存折的金額翻一倍吧”
司空夏還在想著是炒股還是買基金之類的念頭,就聽對方繼續斗志昂揚的說“世錦賽冠軍有六萬四美元,一把就能翻一倍,加油”
“對,你說的沒錯。”司空夏忍俊不禁,也握拳呼應“為六萬四而加油”
恢復訓練三天后,周一的晚會上陸云蔚公告了一件事,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教練組的反復溝通下,我們確定了“因材施教”訓練計劃的第一版,大家請看投影。”
以下簡稱為“第一版計劃”。
第一版計劃是在“女子單人滑訓練計劃2”的基礎上全面增加難度。
看著投影內容,上面不僅提出了動作數量、練習時長的要求,還對各項質量有嚴格的控制擺手的幅度、速度多少米一秒、每個技術動作的規范在備注都寫的明明白白。
每項都有教練12名教練負責,相應的,訓練時間會增加。
而所有人看到這份訓練計劃,第一反應是,這怎么可能一下子能完成
訓練都是經年累月的慢慢堆積,從“計劃2”跳到第一版計劃,就像是要嬰兒學會跑步一樣夸張。
“第一版計劃內容,是嚴格按照現階段人體極限所設,所以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要求。”陸云蔚在電腦按了下一頁。
“根據體測數據,從中可篩選出能參與第一版計劃的運動員,但一次體測數據不嚴謹,為了安全,明天會有第二次檢測,希望大家能全力以赴。”
陸云蔚所說的話已經很委婉,但在座的哪位不是聽出了委婉下的冷酷現實。
她們面面相看。
大家都曾經以天之驕子的身份進入國家隊,但從現在起,不僅僅能從排名中發現差距,連日常訓練也要被區分。
這種心情,用五味雜陳都已經說不清了。
“嗶”尖銳的哨聲劃破體育館。
“下一項”
陸云蔚站在體育館一角,瀏覽剛剛測完的基礎體能的數據。
席思遠拿著夾板走過來,遞上另一組的報告“相比第一次體測,數據都好了一點。”
“嗯。”
“說實話,就算這樣符合條件的還是很少。”席思遠背著雙手,看著正在體測的運動員們“很有可能最后只剩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