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真正掌握這些技術之后,國際上同行在價格上根本無法與我們競爭。到了這一天,只要我們成功的發射幾顆衛星。國外的衛星公司一定會為了低廉的價格而找上門來。”一想到整個七機部都在謀劃如何到國際競爭時,有人在這個時候居然送上大筆預算,想要讓發射火箭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一旦擁有了這種技術,完全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本來華夏的成本就低,如果再配合這套技術,那國外的同行根本沒有任何的優勢。
無論火箭的推力,還是市場的價格。
別人拿什么跟我們競爭。
一想到這些之后,每一個人臉色都激動了起來。
“如果我們這些人想研究這個方向,用這樣的方式跟上級打申請,申請撥付資金進行研發。估計直接會被否掉,畢竟國家可沒那么多錢讓我們去搞研發,而目的僅僅是節省這一點發射經費。
更嚴重的是,即便我們投入研發,未必在短期之內看到效果。
一旦研發周期被拉長,投入的資金遠遠看不到回報之時。這項目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斃掉。然而,即便能看到未來的好處,上級領導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來。
本來我還有些抵觸,覺得航空航天怎么能交給私人來運作。現在,我不但沒有任何抵觸心理,反而期待趕緊開展工作越快越好。”對于專家們來說,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能否順利進行。只要這技術服務于國家,誰當領導都一樣。
“我希望大家盡快召開技術性會議,盡快落實我這個項目。
我們都是相信科學的人,我不希望大家盲目樂觀盲目自信。這個項目驗證火箭,我給大家二十發的研發周期。
這二十發火箭隨便摔隨便炸,正所謂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只要大家能夠學習到經驗即可。
我要說明的是,每一次發射火箭,必須保證兩發一模一樣的火箭。
當一發火箭出現問題墜毀或者爆炸后,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然后爭取十天之內發射第二發。即便再次墜毀或者爆炸依舊無所謂。
等大家的技術完全成熟之后,我們會研發真正的運載火箭。這回收火箭將作為助推器使用,每一次配備兩枚。能不能在年底之前聽到大家試驗成功的消息,就看你們這么多年積累的技術了。”林平直接給出了二十發的失敗量,畢竟這玩意兒可不能要求三兩發就見到成果。
“嗡嗡嗡”聽到林平的話,臺下又亂了起來。
“這要放在七級部之內,失敗一兩次還可以被接受。這失敗十幾二十次,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有錢也不能這么花呀還是說,這新式火箭當真如此之難”發射場區的工作人員們猜測技術難度。
“反正人家有錢,又不用花七機部的經費,而且給出了這么寬裕的條件,這不是好事兒嗎”一想到經費足,還不擔心失敗被問責,這樣的好事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對于專家們來說,他們顯然也沒意料到林平給出這么多的發射次數。
按照國外同行的經驗,當一艘火箭被定型之后,勢必要發射兩次驗證一下。
只有驗證成功之后才可以裝載衛星發射上天。
而在國內情況卻迥然不同,一般情況下是火箭被生產出來之后只能做理論論證,證明沒問題便直接上衛星。
甚至連幾年之后國際發射業務,用全新的火箭系統發射衛星,拿著老外的衛星都敢直接上。根本沒有過多的經費,去搞什么驗證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