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沉默一會兒之后,有人開口說道“土地的價格取決于他的買方市場。簡單的說,就是蓋成房子之后老百姓是否能夠接受。就拿東京來舉例的話,如果是蓋成七層的家屬樓,按照東京現在的行情,差不多一平米四十萬日幣左右。而這一平米的價格,與很多公司中層領導的工資相符合。
現在我們就單一的按照工資收入來比較的話,假設一平米等于五十塊人民幣,畢竟很多人的工資就在這個區間。
一平米五十塊人民幣的話,一百平米就是五千塊錢。現在粗略的價格已經出來,你們會愿意花五千塊錢買一套居民樓嗎”
雖然只是一個很粗略的價格,而且嚴格說起來也并不科學。
不過卻有一定的說服力,畢竟都是按照月工資來計算。
“一套房子五千塊,這個價格說起來并不是十分的昂貴。按照咱們單位排隊分房的速度來計算,一般情況下十五年的工齡并能夠排隊到房子。五千塊錢除以十五的話,那就是每年三百三十三塊錢的等待成本。折合成每天的話一塊多一點點。
如果是結婚想要買新房的話,親戚朋友借一借湊一湊。如果能跟東京一樣可以銀行貸款的話,很多人恐怕都會選擇這樣的房產。
畢竟只要住進去就比別人領先了十五年,夫妻二人的工資慢慢償還的話壓力倒也不是很大。”有人根據五千塊錢的價格,仔細的換算了一下。
“其實這樣算一點都不嚴謹,別忘了咱們國內可不是所有人工資都是五十多塊。電子廠那邊的工人很多人每個月都能掙到一兩千,如果一套房子只賣五千塊錢的話。這些工人一年恐怕就能買好幾套,到時候房子全被這些人買去。
本來我還覺得自己的鐵飯碗端的很香,可是現在橫向一對比的話,我要等十五年才能排隊領得到單位分房。而人家電子廠的工人好好干三個月就能買到一套房子。搞得我現在都想自學,趕緊趁著年輕到電子廠找份工作。”有人無奈的說道。
貧窮與富有的差距讓大家感覺有些絕望,畢竟十五年對比三個月這差距著實有些大。
“本來大家的工資都相差無幾,很多事情都顯得公平公正。可是你想想看,自從電子廠的工人們很大一部分每個月能掙上千之后,有些物價已經悄悄在漲。就比如說電視票,冰箱票,買電視買冰箱需要票據,而這些票據就成了有些人倒賣的重要物品。
以前一個電視票,黑白的不過幾十塊,即便是彩電也就一百出頭一張票。
而現在想要從別處買一張電視票的話,尤其是彩電的電視票,最少需要兩百塊錢。這里面的漲價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電子廠的工人富裕起來之后,有大量的人想要購買電視機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原本這些工人按照正常途徑想要拿到電視票的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可是當這些人手中有錢之后,他們可以加錢從別人手中購買。一兩百塊錢甚至兩三百塊錢,對于這些每個月能掙到一千多以上的工資人來說,這點錢根本不叫什么。
可是對他們來說這點錢不叫什么,但是當這個價格被炒起來之后,對于普通人想要打破常規買一臺彩電的話,這難度瞬間增加了幾十倍。
別看一個小小的彩電票從一百多漲到了兩百甚至三百,字面上理解只不過長了兩三倍而已。可是從實際生活中去計算的話,為了多出來這二三百塊錢,很多人不知道要如何籌措這筆錢。不知道要辛苦多久才能攢到這兩三百塊錢,是節衣縮食還是另想辦法這里面所增加的生活成本以及時間成本,至少是幾十倍。”說這話的人正打算買一臺彩電,只不過當他詢問了彩電票的價格之后整個人是崩潰的。
雖然在外匯管理局這樣的硬核單位,可是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崗位,上下都說不到話,別人也不會從他這里找門路。
而且想要通過外匯管理局搞到外匯的人,都是一些重要的企業單位,這些企業單位就算找人的話也不會找到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