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聽到林平的腦洞之后,居然整整七八秒鐘都沒有說話。
“我沒聽錯吧你真的要搞這東西,這可是一個無底洞。什么時候才會有成果,沒準兒等你想用的時候,這東西連研發的一半進度都沒有。”校長真的是非常吃驚,雖然并不是此專業的專業人士,可是作為一個校長,對全球最頂尖的科技都略知一二。
畢竟學校每一個學系想要申請經費的時候,都需要校長的簽字蓋章。
作為一校之長如果連這種報告都不仔細審查過問的話,那豈不是演變成了一個只會簽字蓋章的傀儡。
雖然所知所曉只是皮毛而已,可是對于校長這個職務而言,已經完全的夠用。
校長雖然沒有專門了解過磁懸浮列車,可是對于高速列車確實申請過經費。
而在研發高速列車申請經費時的報告中,有提到過磁懸浮列車等相關技術。
這些技術并不是最近才被人類廣泛的研究,早在一九二二年就有德國的工程師提出了構想,以及完整的規劃設計。
可是限于沒有研發資金,這項目只停留在小范圍的研發之中。
一直到七二年,霓虹國成功地實現了二點二噸的超導磁懸浮列車實驗。
這僅僅是十年前的事情,而在那時候,國內連最基礎的鐵路網還沒有來得及建設。
即便現在,很多地區還需要鐵路進行聯通。
至于是高速鐵路還是磁懸浮鐵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鐵路連通各個地區,有了路才能夠讓百姓們出行更加方便,經濟才能徹底的連接盤活。
只是這十年過去了,校長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可以參與到國內的磁懸浮研究。
“等一下我好像記得,國防科技大學前段時間似乎開了磁懸浮的課題。”校長聽到林平的這個消息之后太過于震驚,甚至忘了前段時間自己聽到的這個小道消息。
雖然消息來源于口耳相傳,可是這卻是實實在在的確鑿信息。
國防科技大學的確是聯合了鐵道部,西南交通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電氣工程研究所一同開展磁懸浮列車的研究。
“哦,是嗎”林平這個穿越者似乎觸碰到了知識盲區。
沒想到國內的研發,居然在八二年就已經展開。
只不過林平不知道的是,八二年開始的研究,一直到年,才制造了一條長一點二米寬零點五米高零點五米的小型模型。
而到了一九九四年,研發進展才來到四個座位四噸重的迷你客車進行試驗。
整整十二年,進展極為緩慢。
其最大的原因并非是難以突破科技技術障礙,而是沒有經費讓很多實驗無法開展。
只能進行一遍又一遍的理論驗證,可以說這就是在紙上造車。
“既然如此,有人牽頭的話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校長是否可以用北校的名義,參加到此次研發團隊之中。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用北校跟清大兩家的聯合公司進行參與,這樣的話有公司作為背景,將來便可以把拿到手的專利權進行拍賣或者轉讓。
而我會專門成立一間新公司,用于投資此次磁懸浮列車的研究。在充足的資金之下,希望項目一切進展順利。”有現成的團隊,而且還是國字號的隊伍帶頭,這對林平來說省了很大的力氣去挖那些科學家。
而且有清北兩家名校作為牽頭人,相信有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
到時候在不缺研發資金的環境之下,相信很快便會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