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答應的很痛快,但是心里也在打鼓。
如果自己只征用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外鄉的人就算眼紅,也只能忍著。
可如果全縣的特困戶,都跑來這里工作。
到時候恐怕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特困戶,到底有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標準。
會不會出現偏差會不會出現村與村之間標準的不一致。
例如在張家村,村子里的特困戶就像老劉說的那樣。
家里有一個常年吃藥臥床不起的病人。
全家人掙到的錢,就像一個黑洞一樣全部填到這病人身上。
家里常年買不起新衣服,常年無法給家里添置任何家具擺設。
甚至孩子們上學紙筆都買不起。
如果出現了這樣的特困戶,那他一定符合標準。
而到了李家村,在這個村子里的特困戶或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例如,李家村的老李,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
在沒有分田到戶各自承包的時候,這些人在生產隊里就以混日子出名。
反正吃的是大鍋飯干多干少都有飯吃,于是這些人想盡一切辦法偷奸耍滑。
然而當私人承包土地政策落實之后,這些人常年養成的個人習慣早已無法更改。
以至于導致地里收成不行,幾乎也就是一年的收成勉強夠吃。
當別的農戶,下地除草的時候。
這家人卻在悠哉的享受生活。
甚至地里的野草跟莊稼都已經快分不清楚。
面對這樣的人家,按照經濟上去分類,的確算是村里最差的特困戶。
可如果這樣的話人家入選,就算來到工地上突然間變得勤快。
那么對于村子其他人來說,這是不是一種不公平。
畢竟這家人的特困戶,完全是他們好吃懶做造成的。
而別人辛辛苦苦努力耕種,最終卻沒有得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這對任何人來說心里都會不平衡。
又或者,其他村子整體條件略好一些。
村子里最差的人家,也比其他村子中的人家好上一些。
那么這樣的特困戶,能不能被入選
如果達不到入選標準,那么這村子是不是一個工地的名額都沒有
而在這個年代,如果連一個名額都給不到,恐怕就會涉及到扣帽子問題。
憑什么別的村里有,而自己村里沒有
就因為自己的村子相對富庶一些
這樣的事情很容易出問題,林平覺得還是交給縣里去搞定。
自己賣個好人設就行,自己給了最好的工作機會,唱黑臉的人就讓縣里去做。
如果事情真的出了問題,到時候必須由縣里面出面去解決。
無論如何不能影響自己的工程進度。
老劉聽到林平答應,頓時喜上眉梢。
而有老劉一樣想法的人顯然不少。
畢竟整個縣城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周邊地區。
誰家還沒個窮親戚。
不過,現在林平把這件事交給了縣里。
是不是大家就不能私下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