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萬一真的失敗,一定會引起小范圍內的地震。
花了人家那么多錢,如果失敗的十分慘烈,這事兒終歸是有人要承擔責任。
當林平來到發射中心的時候,感受著大家緊張的氣氛,可是他本人卻是格外的輕松。
對于這種發射可回收的試驗,即便是放在網絡大爆炸的年代,馬斯克也是失敗了好多次。
在這個年代,如果夢想著一次就試驗成功,反而會成為極其恐怖的事件。
并不是因為成功,代表著科學家們實力有多么恐怖。
而是因為過于順利,會埋下許許多多的隱患。
因為成功掩蓋了一切,最終導致很多隱患沒有發現
試驗發射,終歸是以發現問題為主。
“那么緊張干什么,就算失敗了,總結經驗重新來過就好經費那么多,不就是為了讓大家越挫越勇嗎
難道這么多經費擺在那里,就是為了讓大家裝一裝有錢人嗎”在歡迎的宴會上,林平主動發言緩解大家的緊張氛圍。
可是林平越是如此輕松,在場的人反而越感覺到緊張。
“可回收火箭的確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這種技術上的難度遠遠超過以往。
這一次,我們不敢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甚至連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都沒有
因為相關聯的技術十分的困難,甚至有些技術需要頻繁的試驗才能確定設計。
而這一次的試驗飛行,關乎著好幾處的設計能不能最終定型。
說直白點就是,我們把不確定的設計,用在了這兩枚試驗火箭上。”看著很多人不敢發言,作為發動機技術的專家,作為林平的老爸第一個說話。
或許是因為跟林平的特殊關系,又或者作為此次項目,發動機方面的核心專家之一,有必要有他拋出那些難以啟齒的話題。
“很好,這樣不是很好嗎既然需要試驗,那就真刀真槍的去進行,一直到拿到最終的數據為止。
大家不要怕花錢,更不要怕失敗。
這次前來觀摩發射,我壓根就不指望你們一次性發射成功。
如果你們一次性發射成功,反而我會感到比較害怕。
最好是失敗七八次之后,然后徹底的讓技術變得成熟,最終取得成功發射圓滿。”林平按照之前的經驗,公布對于大家的期望值。
然而,在這個年代。
人們的神經格外的緊繃。
發射失敗,不僅僅意味著技術上的不成熟,又或者是工作上的失誤。
更嚴重的是,在火箭之外的意義上不能失敗。
發射火箭,就跟奧運金牌一樣,有著很特殊的意義。
如果失敗,會被扣上很多超出技術范疇之外的帽子。
正是因為這些帽子,才是對技術人員最大的威脅。
可是這樣的帽子,并不是能夠憑借一兩句話就能夠讓大家解開心結。
這種事情,只能是一次次失敗之后取得成功,然后才會讓人感覺到自信。
只要自信的人,才不會畏懼那些扣過來的帽子。
“明天上午十點發射,祝我們成功。”明明林平已經說了好多次,不希望看到一次性成功。
可是大家舉杯的時候,還是渴望著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