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武二只管領著手下信他愛他的弟兄們活得性命來,如此就好,半分羞慚也沒。
如之前一戰,凡是愿意跟他的漢子,盡數活下命來。那山寨的虞候哥哥好好義氣,半點為難也沒,這便是叫言而有信。是以,武松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蛇鼠兩端,是那‘背信棄義’的小人。
人武二自己心里不覺虧欠,活得踏實。陽谷縣的人馬剛剛抵到,一封甚是詳盡的情報便送到了梁山。
從這封情報里陸謙知道,這陽谷來的兩千土勇,真真的全是獨龍崗人馬。由撲天雕李應掛帥,但是這兩千人馬中卻有一半是那祝家的力量,祝氏三杰來了倆,有那祝彪和祝虎,再加莊上的教師鐵棒欒廷玉為首。李應手下僅僅是有五百人,另五百人是飛天虎扈成當家。此人小妹卻為祝家莊第三子祝彪定為妻室,早晚要娶。是以較之李應更親睞祝家。
那李應本是一闖州撞府的江湖漢,武藝高強,搏下偌大聲名回歸家中,倒也養的一兒子,年紀卻小,方才五歲。自然與扈家做不得親家,如此祝家扈家走的親近,這李家聲勢便落了。李應雖是江湖氣性,腦子卻甚是清醒,也不與祝家爭雄一時,平日里往來做的甚厚。
可現如今這獨龍崗三莊得了知府張叔夜的保舉,那祝朝奉和扈太公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自然不要求保義郎頭銜,卻是給了祝龍與扈成。老輩人中,只正當壯年的李應頂了這官銜。而三莊即得了知府的好處,那就自然要動兵戈的。
這可是大事兒。對比祝龍與扈成這倆后生,當年曾經闖蕩江湖,搏下不俗名號的李應才更受祝朝奉和扈太公信用。是以,這獨龍崗人馬的帶頭之人就只是三莊里聲勢原最落魄的李應了。
如此就有些理交不清了。
祝氏晚輩年輕氣盛,實力也雄渾,早打出了“填平水泊擒陸謙,踏破梁山捉林沖”的旗語來,叫那李應甚是不喜。而內中的齷齪,武松也探聽不到。只知道李應雖實力不濟,可自持長輩,言語中免不了惹的那祝家兄弟不喜,以至于陽谷土勇,雖然人馬甚眾,內中卻隱現分裂。便是那祝家兄弟,最開始還叫囂著踏平梁山,其后幾日也似泄氣了一樣。
這真就是說曹操曹操到,獨龍崗也忒不經念叨。陸謙得了這般消息,山寨一干頭領們自然也得了。當下便有那脾氣暴躁的如阮小七、李逵等叫囂要蕩平了獨龍崗。
就是林沖、魯智深也都如此認為。
更有那朱貴說道:“此非是我等要去尋他獨龍崗晦氣,是那廝們來自討苦吃,攀附官府,要和俺山寨敵對,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
“小弟些許年來早聽得獨龍崗的名頭,甚是富貴。而我山寨近來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三莊,當有三五年糧食的受用。這非是我們生事要害他輩,實那廝們無禮。”除此之外,陸謙是梁山大哥,林沖是梁山二哥,祝家兄弟打出那等旗語,乃是羞辱梁山,可不能干休。打那祝家莊,亦是免此小輩,被他恥辱。
朱貴話說的理直氣壯,而事實上,那陸謙在聽到獨龍崗人馬來到清河縣,心下也早有意去打。
整個水滸原著上,神神叨叨的東西雖然不少,但給陸謙印象最深刻的的‘障眼法’卻是那獨龍崗的祝家莊的盤陀路。況且那三莊都是高墻深壕,壁壘森嚴,出動兵馬去打,未嘗不費力。難得他們主動從中出來!
而至于祝氏三杰和欒廷玉的武藝,別管日后有人吹的鐵棒多牛,就從他賺秦明的過程中就可看出來,這家伙的武藝頂多也就是與秦明一個檔次。而李應和祝氏三杰,外加飛天虎、一丈青,全出來,這獨龍崗的實力是不弱,卻也難敵現如今的梁山,這還只說斗將。
山寨里林沖、魯智深是絕對的一流高手,劉唐、三阮,這是實打實的二流悍將。況且還有陸謙本人呢。先前的大勝,與他而言,不僅是江湖名望的激增,實力也是有所增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