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第一團,林沖為正,鄧飛為輔;
步軍第一團,魯智深為正,歐鵬為輔;
步軍第二團,楊志為正,馬麟為輔;
步軍第三團,索超為正,薛永為輔;
步軍第四團,劉唐為正,李應為輔;
步軍第五團,李逵為正,項充、李袞為輔;
早前,陸謙因為山寨人少,他自己根基亦有不穩,是以不敢輕易地將直屬兵權教給諸多頭領。你可以說他小人心腸,但他有他的顧慮。說服不了自己,那就是說服不了。
現下的梁山泊不同于往日了,人馬數萬,聲名大噪,他陸謙的名頭也早早就深入人心,對于直屬兵權一事,自就是另一個態度了。
其三是水軍。三個營頭的水軍,眼看著就不夠用了。現下孟康來到山寨,雖然不聲不響的,平日里亦沒什么存在感,但過去一年當中,陸謙收攏來的船匠和木料正在一點點變成嶄新的戰船。
水軍要擴編做一個團。正將阮小二,副將阮小五、阮小七,沒什么好說的。
其四就是預備軍,這也沒什好說的。就是主戰部隊之余的人馬,人員成分復雜,被刷下主戰部隊的原因也是復雜。以杜遷為正,宋萬為副,以鐵棒欒廷玉為總教頭。這部分人馬數量頗多。
其五就是斥候部隊。人數不多,卻盡是細心認真又身手矯健之人,統帶頭領是鼓上蚤時遷。
如此這聚義廳上人物,就是各有其職,各有其用。
說真的,陸謙自己都沒想到是這么的巧。他先前如此的安排一通,把山寨的頭領打打算算,只覺的是不多不少,恰恰甚好。
且對比原著,如今的梁山上多了他一個陸謙,多了個欒廷玉,多了個扈成。去掉后正好剩下三十六,算是原著上的三分之一了。
而兵馬亦有三兩萬,兵馬武備也甚強,連呼延灼的連環馬都懟過了。撇去被俘的那幾個不提,還額外建立了與晁蓋,與安道全,與金大堅、蕭讓的友好互助關系。陸謙下一步決定有選擇的‘休養生息’,秣兵歷馬,好靜待東京城的下一波討伐。
家大業大的老宋家,聞之呼延灼兵敗之后,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就是不知道那高俅還會不會舉薦關勝了。
事實上,陸謙這點是記差了。關勝能露頭并非是高俅所舉薦的。老關能嶄露頭角,那是因為他得到了好基友丑郡馬宣贊在蔡京面前的保舉,后者要救自己的女婿么。當時梁山正在打大名府,宋江吳用倆陰毒貨色害了盧俊義,要請他上山對付史文恭的。
陸謙腦子里對水滸記憶的并不多么親切,記錯了也情有可原。
但他這點上記錯了,在這大事上腦子卻很清醒,覺得那關勝應該是來不了了。畢竟他的身份太低,呼延灼都吃了敗仗,京師受了震動,這趙宋要再遣兵馬,當是選個朝中老將。比擇關勝這個所謂的關二哥嫡派子孫的可能性更大。
那邸報上都已經刊登了高俅的奏折。其中一段有說,“梁山罪大,王師進討,此理之所至,法之所在也。……我皇朝養士百年,訓練有素,謀臣如雨,猛將如云。以此鏟除區區小寇,何向不濟?若無故畏葸遷延,坐令滋蔓難圖,養成巨患,必遺患無窮。”可見這二次征討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