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神情肅穆,說著:“臣已經匯總,按照大王的吩咐,上州大府設十營守備,下州設八營守備,山東行省兩府八州,州分四上四下,九十二營,每營募五百兵做訓,隊以上軍官皆由熟悉軍情之功勛老兵充任。現已經悉數到位,想來經過今冬一季作訓,明年定然成軍。”
若按照宋室劃分,京東兩路自然不會僅是兩府八州,但現在興仁府與應天府皆沒被陸謙收入,而淮陽軍又被劃入淮南行省,廣濟軍與東昌合一,淄州、濰州歸入青州府下轄,這么一來可不就剩下兩府八州了。
除山東行省,淮南行省的守備軍也在招募充裕中,只是對比山東軍來,淮南軍顯然還是個小弟弟,還在追趕的路上。
“淮南軍各州府尚有缺額,今在編兵額尚不足兩萬……”
“另五軍都督轄下兵馬亦已定額,每部兩萬人,六團戰兵,共一萬五千人,余者為預備軍。”這還只是一個調整方案,就像陸謙親軍于紙面上亦擴充至兩萬人,號禁衛軍一樣!
山東之地已經被陸謙徹底納入掌中一年有余。當初他廢除諸多的苛捐雜稅,減免錢糧,是說道做到。山東之地的百姓享受了這等善政,一年的時間已叫他們確確實實的體會到了當中的好處。
到手的利益才是最能打動人的。誰也不會看著錢糧從自己手中飛走。
雖然梁山軍于山東平民百姓中的號召力,還不能夠像后世解放戰爭時期的PLA那般牛,可與一年之前也已不能同日而語。這應征入伍的青壯數額,就是最好的證明。
陸謙著人密奏,其中有兩個關注點,一是鄉官,二是增兵。
梁山軍待遇不薄,軍屬有各項優待,遺屬撫恤豐厚,更能免稅免糧。這都是現成的榜樣。
這一年里,梁山軍大的傷亡沒有,小的傷亡也不斷,戰死烈士雖多梁山泊周遭百姓,卻也有登萊、兗徐之人,他們遺屬的待遇可不就是如宣傳中一般,比之宋室可有良心多矣。如此自然能使百姓效死,青壯紛紛踴躍入軍。
此番事宜多歸屬兵部職責,薛永的工作完成的很好啊。“此番多有賢弟功勞,吃飯勞苦,叫愚兄實感激不盡。”
薛永精神陡然一震,這些日子里累死累活的疲憊辛苦瞬間盡消散去。當即應著:“小弟能有今日皆大王提攜,為大王效力,乃小弟之本分也。只恐力有不逮,以至耽擱大事,方百死莫贖。”話說自從許貫忠來到后,薛永心頭就生出了一股危機感來。工作做實賣力又用心。
“賢弟言重了。昔日我梁山雖有頗多好漢,可如你這般良實,志慮忠純者,卻不多得也。林教頭是其一,徐教師是其二,賢弟便是其三。”陸謙說的自是實話,那時一些制度都是草創,在內為官者,要的非是銳氣進取,而是持重得穩。這方面楊志較薛永也有不如。
薛永高興的眼淚都要溢出,連做謙虛。
陸謙朗聲做笑。他可不是在有意夸之,同樣是親近人,韓伯龍如今為何就顯得有些泯然眾人了?
還不是那熊山君資質有限,著實不可點化。
而薛永軍戶出身,先天上就耳聞目染,對軍中事宜有所知道。又闖蕩江湖多年,各地使槍棒賣藥度日,貫看人眼色,知道好歹,為人處世多有手段,更重要的是人細心。“林徐皆在領兵,兵部之職端的非賢弟莫屬。而觀賢弟為官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可謂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