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楚茶館在中國的作用,那可是最佳的消息流通地。
果然,費薩爾剛進到座頭,前去找報博士購買報紙的侍從還沒回來,便聽到旁邊一桌的人正在談論陸皇帝南巡的趣事。
那是皇帝仁慈有愛,皇后賢淑德厚。
陸皇帝一路走來可灑了不少錢。首先是地方上物質供應,那并非白白索要地方物資,而是全都由內務辦采購處的人使人招標的。
分段招標!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法子。叫那些商人們在一個基準數值做依據下,競價承包沿途供給。
除去地方官府敬獻的少許土產外,那總規模超過了七千人的南下‘大軍’,沿途所需的糧食、蛋禽、牲畜、河鮮、瓜果等等,全都中標的商人負責供給。
那要是當中出了差錯,輕者商賈本人遭受懲處,重則便是抄家滅族,殃及聯保之官紳。
可不是什么人隨隨便便都能參與競標的,后者需要州縣官員的聯名作保,那出了問題,聯名之官員一樣要吃罪。這許會催生出很多官商勾結之事,但也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競標商人這一群體的純潔性。
畢竟這競標招標一事,只要此行妥帖了,便會以此為例,大規模的出現在國家工程建設中的。
事實證明,那勞改營是不夠用的。就像事實證明,那招標事宜端的可行一樣。
皇帝一行從齊魯進到淮南,沿途路上的三個供給商,便沒有一個犯錯的。雖然鬼都明白,那三人是寧可賠本也不會短了御駕供給的。
這一趟買賣雖然勞心費力且還不會賺到錢,甚至還要向里頭倒貼一大筆錢,可商人得到了夢寐已久的榮譽,得到了叫人另眼相看的社會地位,這是他們平時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的。
大封建還未開始,“國士”這一爵位還沒掉價。商人花錢買榮譽的門路且還沒有開啟。如此,這為陸皇帝做承包商的榮耀就很招惹眼球了。頭上沾了一層天子光環的。
陸皇帝同樣也省了錢財,這是一個雙贏模式。
不提這個,就說陸皇帝為何要開啟‘招標承包’模式?
這全國上下的工程那般的多,只靠勞動改造,如何能成?并且這種制度也只能通行一時,待到天下太平,國家安泰時候,那里還有那般多的勞改犯呢?
再思之官場貪腐之事,那豆腐渣工程可不止限于20世紀末,明清時候更是數之不盡。他就記得上輩子看過的一帖子說,清朝中后期時,黃淮河工耗費浩大,尋常年景亦費有數百萬之巨。但如此巨款真被應用在河防上的怕是十之二三。
帖子里還有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事例,現在想來,并不見得就是真的,但對陸皇帝的影響卻是巨大。
尤其是滬港工地上的勞改犯連連報缺后,更叫他清醒的認識到了‘勞改犯’這一政策的不足。陸皇帝如是便生出了將工部從“天下第一建筑公司”變成單純的工程監督質檢單位的想法。
這次的招標承包就是他進行的第一次嘗試。
固然不能真的一勞永逸的解決工程貪腐問題,但只要制度縝密,總是能好得多的。至少比單純的靠勞改犯要靠譜的多。
此事已經在江南傳的沸沸揚揚了。很多人都在談論,因為這種模式不但新穎,更叫商人們覺得有利可圖。費薩爾就聽了一耳朵的招標招標,很新鮮,也很覺得振奮。而這些事兒,他在廣州根本就不曾聽聞。
廣州固然富裕,也有許多的番商生長生活在那里,但它距離中國的政治中心真的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