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燕云降服,那大多數的契丹遺族雖然本本分分的選擇當順民,可總是有些人愿意靠刀子吃飯。這些人看不上天祚帝,后者的名聲就如大藝術家一樣,早就壞掉了。
若是說那廝從上京、中京逃來南京,這還情有可原。但是在南京之戰剛開啟,他就又馬不停蹄的逃去西京大同府,之后更是向西逃入了夾山。一個膽怯的帽子就牢牢的戴在了天祚帝的頭上,這般來,他還憑甚得到契丹平民的擁護呢?
平民可不是貴族,漢化很深的契丹貴族,還是有一批是天祚帝的死忠的。可平民就算了。這些契丹人就是那純粹的草原游牧民族心理,拋棄一個膽怯的首領,他們做的輕松自如,不帶半點煙火。
那些要靠刀子此番的契丹人,第一選擇自然不是正黃旗,那正黃旗待遇是很好,可沒人權啊,真的沒人權。一樣是靠刀子此番,怎么看齊軍都比正黃旗強!但齊軍也不可能將所有愿意吃賣命飯的契丹人都給收入軍中,無奈之下的契丹人就只能去投正黃旗。讓宣贊一時間是兵強馬壯!也更是打的李察哥焦頭爛額左支右絀。
陸齊的大肆擴軍,消息已經傳出就讓大江南北的健兒高呼萬歲。
陸齊大軍待遇優厚,軍人地位崇高,尤其是軍功章制度被實施開來。那些掛著一等、二等軍功章退伍的老兵們,真是直面當官兒的也不怯啊。
而與大規模招兵一同展開的還有一個火炮普及計劃。他計劃在各行省都建立起一支精銳守備軍,作為省守備司的直屬力量。至于怎么算才能是守備軍中的精銳力量,那就要看火炮了。
如今陸齊治下的各行省,守備軍兵力大體已經有了固定。那最多的如關中、冀北的守備軍,兵力皆能高達四五萬人。而最少的如中原、淮南、江南等行省,那兵力也只是一兩萬人。
早期似一州守備軍都能高達十個營,乃至更多的事情,是再也不會重現了。如早期的齊魯,一省守備軍直超過了七萬去。但現在便是兵馬最多的省份,兵力也不可能多過五萬。
且關中、冀北這般多的守備軍,在邊患徹底得到解決之后,也會大幅度消減下來。
這不是單純的從財政角度出發,而更是一種政治需要。
這般情況下,那各行省守備司直屬的精銳軍力,就不能太多了。五千人是個限制,少的三千人即可。
至于炮兵營,卻是規定各營火炮數量不少于二十門。且是以五斤炮為主,輔以少部分八斤炮。
后者已經被定型。14.5倍徑,因為陸齊現下的八斤要比西方的十二磅小,但已經是齊軍中最接近十二磅的一款火炮了。若再做九斤炮,那的確很十二磅,可十斤炮還有必要做嗎?只能一步跳到十二斤炮去,但后者的整體重量太重了。考慮一下此刻中國的交通便易,那十二斤炮注定就只能是艦載炮。
也所以,八斤炮的倍徑在陸皇帝眼中就必須無限靠近14.3,那精鐵炮身加上炮車,也就是炮身、炮架加上車輪和拖車,以及附帶的彈藥箱,總共三千九百斤。
十斤炮的總重量自然更大,都無限接近5000斤,可想而知十二斤炮的體量又是多大了。
在他的計劃里,各行省守備司握著的火炮營,火炮數量就要不少于二十門。以五斤炮為主,輔以少部分八斤炮。這樣一股力量,就是放到明清時候,也不能小覷吧?
所以,陸皇帝的家底雖然不薄,但他端的會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