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二號碼頭。這是一個臨時設置的地方,位置就在距離當日戰場最近的河段。一門門火炮從順著遼河北上的戰船上被吊下來,而后再被一門門的送去戰場。
陸皇帝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卻平地里造出了一座小型鎮集。
幾日里四周已經有不少各族百姓匯聚來,遼河上船來船往,對于當地百姓來說,這就是商機。
戰船運送的可不只是大炮,還有許多白紙黃紙,蠟燭等祭祀之物,再有就是許多的和尚、道人。
公孫勝倒是想讓道門一口氣將水陸道場給包了,也好把名頭傳入遼東去,但人花和尚雖不在益都城,但佛門卻也不是沒靠山的。首先紫禁城里的方皇后就是一個佛門信徒,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佛道齊出馬。
還有不少石匠,以及所備器物。包括一些薄板棺材!
若是那戰場上的幸存百姓能從一具具尸體中找到自己的親人,陸皇帝也不惜給他們幾具棺材,另外安置之。這也是化解冤仇,籠絡人心的法門不是?
但那真的很難很難。
多少尸體都已經被兩邊軍兵踏成了肉泥,血肉骨頭模糊成一團,直糊在地上。
橫豎這座臨時碼頭已經是一座小鎮子了。
周遭的百姓們紛紛匯聚來,他們無論是給官府做工,還是拿著家里的皮毛藥材來叫賣,或是跟這里的軍兵、軍官、隨軍民壯以物易物,都能讓他們高興不已。
雖然他們知道,這地方被陸齊朝統治之后,必然會有大量的中原商人涌入進來,他們手中的東西肯定能賣出去,說不準還能升職。但搶先一步跟這些當兵的做個交易,這些人也不吃虧。落袋為安啊。
唯一讓他們不懂的就是為甚大戰都結束了,齊軍還在一門門大炮的送去戰場。
那和尚道士、石匠、紙錢、白布、蠟燭等,他們都可以理解。還有那一具具的棺材。但這大炮是怎的回事呢?
當日的戰場處也聚集了很多的人。
戰場上死難的百姓尸體被一具具的收容,得以幸存生還的人就是齊軍的第一批幫手。他們中未必就沒人怨恨陸齊,但有個鳥用?
歷史上,蒙元、滿清得國之酷烈兇殘,慘絕人寰,但后代人不照樣恭順有加么?
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北地漢人死難多少性命,可不還是對走馬燈一樣的皇帝俯首么?
他們現在也是這般。
短短的時間里,遼河之畔已經筑起了許多座大墳。從齊魯過海運來的石匠們,已經在齊軍的護送下去到最近的石山,尋找石料了。
隨軍的工匠則正驅使人壘砌煉鐵爐,戰場上繳獲的刀兵,將會被熔煉成‘山’,好將那一個個惡鬼兇魂盡數鎮壓,直至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