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針灸的緣故,辛半夏很快就昏睡過去。
蘇玉婉講解了治療此病的針灸關鍵之后,便跟余非聊起了天。
她想著剛才辛半夏所說,姐妹倆學了半輩子醫術,最后竟學無所用,只淪落到幫幾個有限的親友婦人和孩童看病,難免唏噓。
“余非”
“嗯蘇神醫,何事”
“別叫我神醫了,受之有愧。叫我的名字好了,算起來,咱倆還是同輩呢。”
“嗯叫你蘇姑娘吧。”
“行。”
論起輩分,兩人算是同輩。
余非還比蘇玉婉大了幾歲。
可余非面嫩,蘇玉婉愣是叫不出“余非哥”這個稱呼,最后便論資排輩,叫了聲“師兄”。
正式確定稱呼后,蘇玉婉才問出心中疑問。
“師兄,你進過宮嗎”
余非點了點頭,“我師從常太醫,隨他進宮過幾次。”
“為皇上和娘娘們看病嗎”蘇玉婉又問。
余非搖頭道“我醫道尚淺,還不能單獨行醫,更別說在宮里為人治病了。而且”
“而且什么”
“即便像我師父這樣的太醫,也只能為皇上和王公貴族們看診,并不能真正替娘娘們診治的。”
“為什么”
“男女有別。”
經過余非告知,蘇玉婉才知道,原來即便是宮里的太醫們,也要遵循男女有別的規矩,并不能像為男人們看病那般,望聞問切。
娘娘們的玉體碰不得,診脈是萬萬不能的。
太醫們為了提高自己看病的準確率,甚至還要自己花銀子去賄賂娘娘身邊的貼身宮女和太監,為的就是掌握第一手的資料,知道娘娘們詳細的病情特征,從而更為準確地開出藥方,對癥下藥。
但是只憑宮女太監們并
不專業的口述,根本不可能做到準確無誤。
甚至,失誤的幾率,遠大于準確的幾率。
很多娘娘們的病痛,都是需要她們自己默默忍受。
忍過去,皆大歡喜。
忍不過去,娘娘們活受罪,甚至病死,而太醫,則會因為醫治不當備受質疑與責難。
蘇玉婉不禁想起前世曾經看過的一部韓劇,講的是醫女的故事,好像里面也是提到了太醫不能親自為娘娘們診脈看病,所以才從各個地方醫署,提拔醫術高超的醫女進宮,為娘娘們看病。
但是醫女們的地位又極其低下,甚至被大臣們當作女妓,召到府里供賓客們取樂。
想到此,蘇玉婉便問道“太醫們不方便為娘娘們診脈,為什么不讓醫女出面呢,為什么反倒向不懂醫理的宮女太監打聽病癥”
“醫女何為醫女”余非很是驚訝,“你說的可是民間的醫婆”
民間沒有女大夫,但是女人的數量不比男人們少,生病的女人也不比男人們少,所以還是需要大夫看病的,礙于男女大防,便出現了專門為婦人看病的女人。
便是醫婆。
從這稱呼里,蘇玉婉也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對女人們的惡意。
原來,她竟是人們口中的“醫婆”。
她也想到了,師父還為大姐和師姑診過脈呢,不過這也僅限于親近之人的醫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