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棠繼續興致勃勃地練習去了,其他在實驗室里被指派任務幫忙和學習的助手們也徹底打消了那些有的沒的想法。
有左棠在,她們要掰直竇唯寧無異于天人說夢。
那倆男生能不自己被左棠掰彎就該萬幸了。
20天的時間悄然而逝,基本從第二天開始5個助手就沒空沒心力去關注左棠的一顰一笑了。
竇唯寧基本不把他們當人來“剝削”,填鴨式地讓他們必須掌握,夢里都在背公式,走路都在記算法。
然后再是繁重的實驗任務,機器都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而與之對應,他們的成長可以用翻天覆地、脫胎換骨來形容,因為竇唯寧并不藏私,甚至主動提出讓他們錄音錄視頻。
并且每個人都發了課件和書目,后續再讓他們去基地醫院里實習幾個月,這五個人當個戰地醫生已經沒問題了。
至于他們能不能在竇唯寧離開后,繼續在南州基地實驗室里站穩腳跟,還要看他們有沒有毅力完成竇唯寧給的后續學習計劃。
“我認為你們可以、也應該做到。我帶的學生從來沒有超過10天,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前線最優秀的醫生。”
竇唯寧要教他們的是如何壓榨自己的潛力,是危急情況下隨機應變能力,是作為科研人的基本素養。
目光落回身側的左棠身上,竇唯寧眼里的冷肅之色消融成溫柔的底色,“棠棠也會是。”
“嗯”
左棠肯定地點頭,他知道自己學東西慢,但和上一世一樣,他有一輩子的時間來磨煉學習一門技術。
當然,左棠的目標并不是當醫生,數理化那些他再花幾輩子都學不會,他要學的是護理、一些基礎的外科應急術。
在他們即將離開南州基地的前一天,竇唯寧答應宋曄帶上左棠一起參加一項外出任務。
宋曄的人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竇唯寧也要為他們回京城后的處境考慮。
京城的幸存者基地無疑是全國最大、人口最多、管制最嚴的基地,竇唯寧愿意按照規矩來,但該有的底牌也不能少。
他更不能因為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影響到左棠的生活品質。
和實驗室里的五人告別后,他們坐上宋曄親自開來的車,從基地的內圍往外城去。
內圍里,尤其是實驗室附近的地界基本和末世前沒太大區別,但一條街的界限外就是另一個世界了。
“幸存者越來越多,上頭已經在考慮基地遷移或擴建的事情了。如果不是我爸我叔爺爺在這兒,我都想和你們一起走了。”
宋曄是跟隨家人調任來的南邊,在他心里他的故鄉是京城外婆家的胡同院。
但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無可奈何。
竇唯寧出聲道,“保持聯絡,定期給我發郵件。”
“海拉的本機主體我肯定會帶走,但副機系統會留在這里,你們使用不影響。”
這是竇唯寧做出的最后讓步,也是給冒死和他一起搬出海拉的柳中杰等這些南州人的回饋,再就是這里也算是左棠的故鄉。
“三哥,真的太感謝了”
宋曄甚至沒好意思提這點,他至今封鎖消息,沒告訴知情之外的任何人海拉主機被竇唯寧弄回來了。
消息一旦外泄,基地上層包括他叔爺爺都不會放竇唯寧清清靜靜地過這20天。
而海拉的主要創造人是竇唯寧的母親,如今的所有者是竇唯寧,它在誰手里能發揮最大價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更重要的是,沒有的竇唯寧和左棠,別說海拉,他們如今實驗室里的絕大部分器械都不可能有。
竇唯寧輕輕一點頭表示應了。
這個話題到此結束,他們也已經抵達了城外的隊伍集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