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紀時畢竟是學渣中的一員,他其實連課本上的內容都沒有把握。
數學課本在他眼中都是新鮮的。
翻開足夠新的課本,雖然上面也做了筆記,但也只有寥寥幾條。大概是擔心他們剛進高中適應不了學習的節奏,數學課本上的文字很溫柔,先用鳥群、魚群和羊群引入集合這個概念,再循序漸進地解釋這個符號的含義。
需要記的概念有太多,看課本之外還要翻課外書鞏固,再加做題練習,紀時的數學參考書有好幾本,對一道題的解釋也不盡相同,多翻幾遍他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但也是在復習的過程中,紀時才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
20多天假期,每一科都發了5套以上的練習卷,紀時現在只完成了兩套英語卷,以他翻數學課本的速度,明天開始做數學卷都不可能。
其他科目的試卷還來得及嗎
尤其是語文,5套練習卷就意味著5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埋頭苦干寫4000字頂多手指累一些,可寫作文也不是抄書啊。
紀時不禁有些頭大。
他倒也可以等到暑假最后兩天再瘋狂趕工,他以前就是這么干的,每次都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回宿舍抄作業,反正除了數學之外的科目都有選擇題,抄起來速度很快。
但是現在紀時已經不想這么做了,他不想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考慮到效率,紀時更加專注,一絲一毫的時間都不能再浪費。
他看了很久的數學書,以至于連吃飯都忘了,白紙上密密麻麻寫著草稿,手指都有些發酸,但看著翻了近一半的課本,紀時也不由產生了一股滿足感。
努力的感覺有時候還挺不錯的。
“時時,吃飯了”紀媽在門外扣著窗戶。
紀時應了一聲。
日頭愈發火辣了,強烈的日光把屋檐和地面分成了黑白兩條線,去廚房的那一小段路屋檐只能擋住一半,還有一半必須暴露在太陽底下,胳膊剛被曬到,紀時就覺得熱得不行。
門口的柿子樹上,知了的叫聲一天比一天響。
十年之后的夏天其實更熱,熱到村子里最摳搜的人家也會在臥室里裝上一臺空調,不過知了叫聲卻明顯要少多了,因為到那時候,知了的價格越來越貴,會有專人到村子里收,村里人吃完晚飯就打手電出門捉知了。
反而是紀時他們小時候愛捉的麻雀將來會越來越多,喜鵲也多。
紀爸紀媽在紀時高中畢業之后種上了西瓜,因為種西瓜收益更高,當然,成本也高,人也更累,得每天頂著西瓜棚,每天開棚關棚,一刻也不得休息。
記得哪年五六月份,紀時和他爸視頻,就看到他爸頂著高溫站在西瓜棚邊上因為喜鵲實在太囂張了,人稍不注意,它就叼住西瓜啄上一口。
一個西瓜差不多有10斤,就算按批發價就1塊一斤,也是10塊錢沒了,關鍵是喜鵲不是人,它不會只盯著一個西瓜啄,有時候一天就能損失十來個瓜。
就連在地里插個稻草人也不行,喜鵲聰明,時間久了就知道稻草人不起作用。
紀爸只能一個人冒著高溫在地里守著,后頸被曬得油光發亮還長了一顆瘤子,疼了快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