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之后的半個月,他終于把高中三年的化學課本徹底順了一遍,看化學的頻率太高,他甚至偶爾會產生自己已經愛上化學的錯覺,因為就算看到老驢那張兇巴巴的臉,他居然一點也不覺得可怕,相反,紀時覺得他們班的化學課有些少,要是下午的最后一節自習改化學課就好了。
梳理足足三年的課本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在他基礎不行的前提下,但紀時沒有退路,除非他不想考一所好大學。
或者說,正是因為上次月考考出了一個出乎他自己意料的成績,他才必須拼盡全力把物理和化學的成績提上去。
因為他看到了希望。
原先紀時的目標只是考一個不錯的大學,但具體考哪一所他心里并沒有概念,然而上次月考的三科分數卻讓他知道,原來他語數外的成績離金陵大學并不遠。
那他為什么不努力一把,以金陵為目標呢
只要他的物理和化學能跟上,上輩子只能上一所三流學校的他就可以去金陵了
75分和84分的成績反而狠狠刺激到了紀時。
下一次月考,這兩科他至少要考到90
紀時這人不愛放大話,他只默默做題。
高三的第二個月開始,學校大概是確認他們已經適應了高三的生活,發試卷的頻率已經變成了喪心病狂的一天一張,除了學校印的練習卷之外,他們還有五三之類的參考書要做,齊老師就愛額外布置題,除了每天的試卷之外,他在11班制定了一本參考書,每天讓數學課代表布置幾頁,他不僅要講,還要叫人去黑板上做題。
唯一很少布置習題的就是語文老師,可語文算是紀時的薄弱科目,老師不布置題目,他自己還要默默去補。
總而言之,紀時這段時間一直處在被題海淹沒的狀態。
卷子發太多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焦慮感的,尤其是那種不擅長的科目,一沓沓卷子堆在那里,卷子上全是自己不會做的題,可能整整兩個小時做的題一半都是錯的。
那自然地,要么放棄,要么做得很慢,卷子越堆越多越堆越多,再遇上一個講課快的老師,做題的速度跟不上老師講題的速度,心情絕對會低落到極點。
月考結束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紀時的物理和化學兩科就處在那種狀態。
每天都有至少一張試卷,正常的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紀時可以把做英語卷的時間壓縮到一個小時,把數學卷的時間壓縮到一個半小時,但物理和化學兩門的時間他壓不下來,他只能花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寫,而且必須寫完,因為這些卷子老師明天就會講,他不寫的話,等于他就失去了思考的過程。
除此之外,紀時還有課本和參考書要看,他不可能因為做試卷就放棄自己原本的復習節奏。
因而,除了上課時間之外,紀時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上了。
從下午的第一節自習課開始,他先把數學、英語和語文的試卷寫完,壓縮一點飯后休息的時間,然后就開始進攻化學和物理。
當然,比起前段時間,他化學和物理的底子其實都好了一些,做題雖然依舊拖拖拉拉,但是正確率畢竟上來了一些,不過就算這樣,他做試卷也能做到晚自習結束,晚自習結束之后的時間,他差不多要花上一個半小時鞏固課本,不過他倒也不會連著看物理和化學,一般是一天看一門。
所有的時間都被他排得滿滿當當。
他連周末都減少了出去閑晃的時間,周六晚上也盡量用來練習周六晚上是老師們唯一不會發試卷的日子,畢竟z中的休息日就是從周六晚上開始的,這段時間通常就會被紀時用來回顧前一周的復習內容。
事實證明,超高強度的練習還是有好處的,在能跟上的前提下,紀時物理和化學兩科的正確率大幅提升。
等他不知道做了多少天卷子之后,從之后的某天開始,紀時赫然發現,他兩科練習的分數都能達到90分了。
120分的總分,90分就是75的正確率。
偶爾他甚至能沖到100分。
90分的練習成績也并非偶然,相反,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