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蒙瞥見紀時在翻試卷“又在看卷子”
“嗯。”紀時翻回夾筆的那一頁,“我習慣了。”
姚蒙是知道紀時這個習慣的,兩人的座位就在前后,對彼此的學習方法都很熟悉,不過紀時學不來姚蒙的,姚蒙也學不來紀時的,紀時偏進階版,姚蒙偏升級版,畢竟他們的基礎不一樣,當然,他倆都學不來周偉樂的方法,后者是跳躍版的。
紀時一晚上能看至少10份試卷,加上中午和下午的自習,一學期的試卷他只需要幾天就能全部看完,但這需要他在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下才能做到,偶爾有一天狀態不好,他就換不同的科目看。
這種方法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物理和化學這兩科,快看完了還好,如果剛從頭開始看,紀時都要做好幾遍“這是座山”的心理建設。
但這是他必須沖破的關卡,必須主動去直面的挑戰,前幾次月考的結果已經告訴他,全身心去投入是會有好結果的,那紀時只會更努力,不會退縮。
這是他所面對的現實,逃避可恥且沒用。
姚蒙還詞典的時候沒經過紀時的手,直接塞到紀時座位下的紙箱子里了,他今晚看的是英語,紀時看到他塞耳機聽了好幾份聽力題。
其實相比平時,考試前那幾天還是挺自在的,因為科目多,他們復習的時候就有選擇權,理科看累了可以看文科,再不濟看看讀者找幾個感人的事例,穿插著復習就沒那么累。
最重要的是,考試前的練習卷也比較少,尤其在期末考試來之前,數學物理和化學基本就沒怎么發試卷,只有英語老師堅持每天發,聽力卷尤其發得多,到下午自習的時候他們就得做聽力,英語老師說這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聽覺,讓他們習慣高考的節奏。
紀時把這學期發的物理試卷看了一半,然后繼續看化學試卷。
化學試卷前面空白的地方多,加上紀時化學還是偏弱一些,所以他看化學的時候效率就沒那么高了。
紀時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又跑到樓梯那邊站了會,感覺冷颼颼的風直接往他臉上灌,他整個人頓時清醒了過來,又慫慫回教室了。
零下的晚上,吹一吹帶著水汽的風,感覺下一秒就像演武俠小說似的寒氣入體了。
蘇省這邊是沒有暖氣的,冬天的最低溫度一般也在零度以下,每天冷成鵪鶉,只靠抖腿過日子,紀時去過西北,在溫暖的暖氣里度過了幾天,回來就特別嫌棄家里的溫度。
z縣還靠著海,又是農業發達的區域,濕冷的感覺更強烈,冬天非得出去跑一跑才能變得稍微舒服些。
紀時回教室的時候,桌上又擺了兩個橘子,還有不知誰帶來的糖葫蘆。
“誰給的”
“李鎮給的。”姚蒙的視線往李鎮的方向飄了飄,“剛他出去了一趟。”
紀時沖對方說了聲謝謝,開始剝橘子吃糖葫蘆,冬天可選擇的水果種類太少,就是蘋果和橘子,紀時不喜歡吃蘋果,但又說橘子吃多了會上火,他不禁有些想念那個水果種類豐富的未來。
晚自習的課間時間大家都出來活動了,在自己班門口晃晃,又去隔壁班門口張牙舞爪,去小賣部的、狼嚎的,還有借作業和試卷的不考試大家都沒這么躁動,一想到考試和家長會,大家都覺得需要好好發泄發泄情緒。
紀時撐在欄桿上,插著耳機聽歌。
晚自習休息的時間并不短,吹吹風人就仿佛又活了,在教室里的疲憊感瞬間一掃而空,紀時趁這會吃了兩口面包,一直在看試卷,他也有些餓了。
他從欄桿邊上往窗戶邊站了站,隔壁10班的這會在玩游戲,從走廊這頭沖到走廊那頭,一沖過來他們班人都得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