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不覺得家里很好,一到放假就想和同學一起去縣里玩,但后來越成長就越想家,每到放假總想在家多待幾天。
不過還是要回縣里的。
這是他接下來110天戰斗的地方,紀時算著日期,從現在到高考結束也不過只剩下110天的時間了,正式開學之后再上幾天課,倒計時就會變成兩位數。
紀時平時不太思考這個問題,但偶然想想,他心里卻依舊有緊張感。
一件注定發生的事情即將發生,將變成一件真實的事情,越是臨近高考,它的真實感就越發強烈,強到令人精神緊繃。
學校也會渲染出這種氛圍,老師們怕學生緊張不敢輕易強調,但每天一變的數字放在那里就足夠叫人緊張了。
“接下來就是清明和五一了吧”紀爸問,“時間也快了。今年端午能趕上不”
“估計趕不上,往年端午都要到6月末吧,今年過年本來就比往年要晚。”
“放假最多就放一天。”紀時把圍巾在脖子里繞圈,“到時候應該也不會回家。”
“時間短了放假是沒意思。”紀爸嘆了口氣,“等高考結束就好了。”
“是啊。”
紀時的高考制造了他爸媽的拖延癥,房子暫時也不用建,等他高考結束再說,田里的活兒今年也少忙點,等他高考結束再說,紀時勸他爸媽早點把房子建了,因為在他印象里,批建以后會越來越難,而且水泥黃沙的價格后面也一路飛漲。
不過他的勸說是沒用的,他家的房子還是等他上了大學才建的,建房的時候,紀爸紀媽就睡在家門口的大棚里,在河壩上占了塊地方,紀時寒假回家,爸媽不舍得他吃苦,讓他去二姑家睡。
不過現在紀時的那段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在他回來之前,他甚至已經忘了家里老屋原本的樣子了,印象里已經是新房子的模樣了。
他爸那會還抱怨說自己沒財運,拖著拖著建房比人家貴了差不多10萬,還找姑姑和外婆他們借了錢,一直到紀時畢業上班才還完。
紀時覺得很愧疚,他上學這么多年一直在吸家里的血,他努力一把或許就能去一個不用花那么多錢的學校,但他偏偏選了一條最花錢的路。
他并不是學不上的。
因為這輩子的經歷,他知道自己不僅可以學上還可以學得很好,那份愧疚感就越發強烈。
這也是他現在堅持的源泉所在。
回程依舊是紀爸送紀時,紀媽坐中巴,一家三口出行確實很麻煩,但紀時整個高中都是這樣的,夏天冒著曬,冬天冒著風,躲在他爸后面穿行在這條路上。
他大學的時候坐的那班火車不巧,每次都在早上7點多到縣里,他爸媽甚至都會一起去縣里接他,在攤上吃一碗餛燉,再和他去縣里逛一逛,下車的時候就看到他爸在出站口等他,他媽手里舉著保溫杯沖他笑。
直到現在,紀時偶爾都會覺得自己的重生是一場夢,因為確實太不真實了,更像是虛幻一般的存在。
一家三口吃過早午飯出發,到了縣里的時候差不多正好是中午,等到了出租屋紀時才發現,他居然不是最早到的,反而是幾家里最晚的一個。
紀爸悄悄和紀媽嘀咕,說有錢人對小孩的學習比他們重視多了,大過年的這么早就過來了。
他們樓上住了一個做生意的老板,小孩和紀時一樣是高三,論條件他們家比紀時家好多了,租的房子也是這一片里最大的,紀爸以前一直覺得有錢人不重視小孩學習,他們鎮上學習好的基本都是村里出來的,沒幾個是鎮上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