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語文分數都比紀時高,紀時上次模考就吃虧在語文上。
不過他也安慰自己,好歹他的語文分數比較穩定,像許諒一模語文居然考到了133分,他平時也就是125分左右的水平,有幾次甚至連紀時也不如,但紀時就不一樣了,他一模語文是120,整個高三基本都穩定在這個分數區間,雖說上130分的次數很少,可基本沒下過120分。
能有120分就行,對于理科生來說,這已經是相當有優勢的一個分數了。
不過是一次考試不吃香而已,對于紀時整體的成績影響其實不大。
復習到現在,紀時也掌握了一套語文復習的方法,必得分的部分已經被他爭取到了95以上的得分率,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這些題型他的得分也很穩定,固定要比黃雅瓊少幾分,可比班里平均分還是高出不少的。
之前徐老師還特意幫紀時看過這些題型,可后來他發現,紀時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不是那種會完全按答案的套路來答題的學生,這樣到了高考的時候也未必是壞事,畢竟高考的批改是有酌情分在里頭的,而且他平時上課講的內容也未必完全正確,或者說完全適用于每一個學生。
他就不太管紀時了。
主要是紀時的分數很穩定,就算有波動也是往上波動這得益于紀時偶爾超常發揮的作文。
紀時也不是黃雅瓊那種文學天賦比較高的學生,基礎在那里,再往上拉其實也拉得有限。
只要他能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正常的水準就行。
二模的題非常難,這是紀時拿到試卷之后的第一感受。
他很清楚,在高考之前必然會有一次模考難度很高,這是為了讓學生們在高考中不掉以輕心,看來就是這次二模了。
可試題難歸難,紀時心態卻很良好。
好歹都快到高考了,遇上難題心態再崩那他就太對不起自己這一整年的復習了,當然,他更清楚的是,就算題目難,他的水平擺在這里,不會大家都不會,出卷老師不可能只針對他一個人。
他就是在寫閱讀理解的時候稍稍有些抓狂而已,感覺整篇文章云里霧里不知道在說什么,題目卻在問他"作者表達的主旨是",紀時決定回去查查這篇神文到底是誰寫的,打個電話問問對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究竟想表達什么。
這就不是一篇正常的文章。
數學題也很難,應該是整個高三之最,不過紀時估計,這套卷子可能還是沒有數學帝他老人家出得難,因為紀時給自己的預測分也有185分以上,他不確定到高考的時候自己能不能做到這個分數。
第1考場倒是挺平靜的,題目難,大家最多翻試卷的時候動作稍稍大些,像是報復老師出這么難的題似的。
這種難題就是特別耗時間,平均花在每道題上的時間過長了,后面的題目就很難完整寫出來。
考完試,考場里一片抱怨聲,許諒也有兩道大題沒寫完∶"我從來沒有這么多題寫不完。"
紀時接話道∶"我也沒寫完,這套試卷能寫完的才是少數吧"
"老師出這套卷子的目的就是讓人寫不完,能寫完他就不會出了。"姚蒙語氣里帶著篤定,"用心險惡啊。"
"唉,這才剛考完兩門,還不知道明天的英語會怎么考"
紀時收著東西∶"明天考完我要好好看看物理和化學,可別在二模上考崩了,我自信心會破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