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時有一兩個空把握不大,其他題目基本都選出來了。
閱讀理解第一篇是關于人的名字的,名字的來源,johnns是john的后代,desdant是唯需要猜詞義的詞,紀時本來就認識這個詞,選起來也容易。
這次閱讀理解有一篇看起來挺時髦的題型,好像是關于邊境收費的,所以問題都是關于錢數的,但這也就是類似收費單的東西出現在試卷上比較新奇,題目本身難度不是很大。
任務型閱讀也只要把合適的詞填上去就足夠了,這種需要填詞的題難度一般都不會太高,紀時平時練習的時候錯誤基本在1到2個,有時候甚至能夠全對。
題目擺在這里,不給選擇只讓填空的題型本就比單純的選擇題要有難度,再出得深一點,以他們高中生的詞匯儲備量未必能答全。
接下來就是最后的作文題了,官方的說法叫書面表達。
這次的作文是寫一篇發言稿,更像是一篇命題作文,因為題目已經把框架給他們了,并沒有給他們自由發揮的機會,連開頭都寫好了。
這篇作文內容是關于英語學習的交流會,要談到學習目的、方法、自學途徑,還有給學校的建議,從要求上來說,它甚至紀時他們平時目考的英語作文更死板,因為平時目考他們老師都不會出
這種限制學生發揮的題。
可既然試卷有要求,該寫的他當然還是會寫的。
紀時把前面的題都寫完了還有幾十分鐘,時間綽綽有余,他干脆先在草稿紙上把作文寫了一遍,再譽到答題紙上,不夸張地說,這篇作文是紀時高三寫得最整潔漂亮的一篇作文,字跡清晰,卷面看上去特別整潔,他先按題目要求把各點列出來了,再根據自己列出來的點去填充內容。
作文寫完之后,距離考試結束還有整整25分鐘。
紀時把英語試卷翻過來,先看聽力,他聽力是先勾再寫選項的,他必須確定一下自己選的答案是不是當時自己聽到的。
單選題也是一樣,心里想的a,勾出來的卻是b這種情況絕對不允許在高考考場上發生。
紀時特意多檢查了一會完形填空,主要看他沒把握的選項,他也就是在兩個選項當中糾結,不確定究竟該選哪一個,紀時打算再拖一拖,看過會他能不能有新的思路。
把所有的題目都檢查完之后,他再慢慢一個個涂答題卡,答題卡的順序必須完全正確,也不能錯涂漏涂,或者眼睛一撇直接涂到別的選項上去。
答題卡倒也不是不能擦,可一是難擦,二是擦不干凈,每次擦完答題卡上都是黑乎乎的一塊,對強迫癥來說根本忍不了。
紀時涂完卡,又把試卷整體檢查了一遍,終于只剩10分鐘的時間了。
這10分鐘說是度分如年一點也不夸張,他坐立難安,想趴著,又怕一不小心把答題卡弄折了,坐著又不舒服,只能抬著頭盯著時鐘瞧,還不能太露骨,因為看久了監考老師就會過來,把他當成重點關注對象。
但考場上絕大多數學生都和他的狀態差不多。
紀時心想,把考英語的時間勻給數學多好,至少能讓z縣少幾個傷心人。
等秒針轉了一圈又一圈,紀時的耐心即將耗盡的時候,考場鈴聲終于響起,廣播也響起了收卷的提示聲。
紀時把答題卡試卷和草稿紙全部交了上去,站起身的時候腿都有些發麻。
考數學的時候他完全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只覺得題還沒寫夠考試居然就結束了,考完英語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考場的氣氛終是因為這場英語稍稍活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