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時也很清楚,他爸媽的想法就是不想丟他的人,平時自己在家怎么穿都無所謂,反正鄰居親戚們都認識,但在外人面前就得好好保持一下形象了。
紀爸心里激動得不行∶"真有電視臺要來嗎"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人家電視臺來了也不是拍你。"紀媽拍了他一下,"你就別呆樂了。"
可紀爸還是止不住臉上的笑容。
從紀時出分的那天開始,他就成天樂個不行,就算地里的活兒又熱又累,可他干起活來心里有盼頭,就一點也不覺得苦。
這半個多月就像是做夢一樣。
現在紀時的錄取通知書總算要到了,高考這件事也算是塵埃落定了,他也跟著心里踏實。
村里也沒人說他們這一年田里活兒耽誤了,個個都說他和紀媽去縣里租房租得值,他本來也不是個多么禁得住夸的人,這半個多月不管遇上誰都夸他會教孩子,還問他平時是怎么教育紀時的。
可只有紀爸自己清楚,紀時的學習都是靠自己,他根本沒幫上什么忙。
他和紀媽買完衣服回來,天已經黑了,雖說買了衣服,可紀爸還是沒忘給紀時帶些干子雞腿之類的,他倒是囑咐紀時少吃垃圾食品,但知道紀時喜歡吃,他順路總會帶點回來。
摩托車一路開到家門口,對比著附近鄰居們建好的樓房和貼著簇新瓷磚的屋子,紀爸車速慢了下來,忽然道∶"咱們家看著是挺破的啊。"
紀媽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都住了幾十年了,怎么可能不破"
紀爸的思維到這里就有些發散了,他想到了明天會有記者來,人家看到他們家的房子和別人的房子對比會怎么想這么一看不就是父母不出力嗎
紀爸又開始糾結了。
主要是外表破,里面也鋪的石板,像村里這兩年建屋的都換成了瓷磚,踩在上面干干凈凈的,房間也漆了大白墻,看上去干凈敞亮,不像他們家的房子,墻皮都有些脫落了。
建他也是想建的,誰不想住新房子問題很簡單,就一個字錢。
紀媽沒有多開口,紀爸的顧慮也是她的顧慮,兩人沒有在紀時面前多說什么,可干活干累了的時候,兩人在田頭一邊喝水一邊算賬,水泥什么價,黃沙什么價,工人用工又是什么價,仔細算下來沒個10萬都解決不了。
主要也是有對比在。
紀時阿姨前幾年在隔壁鎮買了個帶門面的小樓才一共花了14萬,他們當時覺得這個價格已經是天價了,可到了現在,這個價位也不過夠他們家建的房,可能還不夠,還要再貼點。
農村人算賬的時候都會把錢算到極致,可也經常因為精打細算容易吃虧。
"大姐夫他們多少年前就想買十字路口的房子,當時那是農機廠的房子,他們只要再貼點就行了,可他們家那個老媽子嫌貴,還是回家去了,現在他們那房子給我我也不住。"
大姑家的房子位置特別偏,當時大姑父在農機廠上班,有優惠價買房子,他們沒下手,回家之后,他們那個小組的人口比紀時家還少,出去打工的去打工了,住到鎮上的去鎮上了,都是一年回不來幾次的,結果家里越來越荒,前后左右都沒人,住在那樣的地方人心里還害怕。
有時候就是一念之差,為了省點錢將來損失更大。
"現在人工費已經漲了,沒有120一天請不到一個工。"紀媽小聲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