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時確實因為年齡問題在面試的時候受到了阻礙,但他運氣不錯,正好面試那天有位老教授在現場,那位老教授也是丟掉書本之后多年才撿起來的,他挑中了紀時,說紀時可以當他的研究生。
在學校里讀書是可以忘記一切煩惱的,紀時是全日制,學校會發一定的補助,加上他工作之后多多少少也攢了些錢,畢章以他的收入是買不起房的,但他其他方面的消費也有限,畢意他已經不是高中時候那么虛榮了,那些商場里的奢侈名牌以他的工資也買不起。
就這樣,他在金師大讀了三年研究生,拿到了碩士學位。
考完之后他別的地方也不打算去了,就想回老家。
畢竟在外面蹉跎了那么久,在外面的時間幾乎都是失敗的經歷,紀時也沒有那股沖勁了。
何況他爸媽也是想他回家的,他告訴他們考上研究生的那天,他爸又在家敬了斗香,后來還是他媽告訴他,他爸雖然什么也沒說,可心里高興得不行。
紀時的年齡正好卡在老家招教師的時間點上,再過兩年就不好考了,縣里z中的招聘要求是研究生,畢竟現在工作比紀時剛畢業那會難找多了,編制內的崗位尤其吃香。
紀時沒報縣里,他報的就是他們鎮上。
他們鎮已經撤銷了,現在和隔壁鎮合并,變成人家的一個居委會,作為農村學校,愿意來他家這邊的老師很少,紀時還是這幾年招聘的唯一個研究生,畢竟研究生報名不受戶籍限制,有本事的都往蘇南跑了,而且研究生考公考其他事業編也方便,愿意留下來當農村教師的很少。
紀時就在老家駐扎下來了,每天騎著他的小電瓶車去上課,周末在家休息。
也有人和他說,好好一個高材生怎么就在家這邊窩著,趕緊找人調到縣里去,在縣里比在農村好。
紀時這個時候想到了他初中的老師和老驢,主要是那個"他"故事里的老驢,他們都是老師,包括"他",紀時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不是一個多么崇高的人,也覺得在家的生活有些枯燥,可畢竟在城市里生活過那么長時間,紀時反而覺得在家很安逸。
而且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他慢慢喜歡上了教師這份工作,他上初中的時候還挺喜歡教別人學習的,但高中成績越來越差越來越爛,他就失去了教別人的資格。
學生們的眼睛讓他有種滿足感。
紀時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他一直覺得,縣里好是好,可如果人人都抱著這種想法,那他們在鄉鎮的學生就活該接受差的數育,活該沒有老師好好教書嗎
留下來的老師還是有很多的,紀時在這里和他初中的老師們成了同事,初中班主任年紀已經挺大了,依然在教學一線認認真真上課、改試卷、批評學生。
最主要的是,這是他主動的選擇,他覺得這樣也挺好,離光鮮的大城市是遠了些,但那里雖好,卻并不屬于他。
紀爸和紀媽心里也很高興,紀時能清晰地看出來。
他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雖然不是那么光輝燦爛,但至少可以讓自己人生中的遺憾再少一些。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到此正式完結今天就要打上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