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沒有可能是作為實驗機和零件原料呢”海利加撇了撇嘴,“舊飛艇雖然沒法再用了但是可以以原有的藍本進行分析研究,而且有些零件說不定也可以再加工后用在新飛艇上對零件的二次加工的成本,如果不是有決定性的突破進展,我記得花銷是要大幅降低的”
“是的「rf社」售出的大量新型飛艇中有相當一部分就使用了這些翻新的零件來降低成本不過也因為如此,這些使用了翻新部件的存貨的售出價格也要相應降低。”
“你為什么會知道這些”尤西斯發現了盲點。
“啊那個”亞莉莎慌亂。
“”海利加和菲相視一笑。
合作愉快。
“在那之后,帝國終于意識到了空軍部隊的重要性利用帝國巨大的國土帶來的強大資源的優勢,帝國的導力飛艇和空中作戰核心技術開始飛速發展,和利貝爾齊頭并進相信在不久之后,在這類的技術上我們有信心完成超越。”在軍事學課程上,一本正經地講著課的是奈特哈爾教官大名鼎鼎的第四機甲師團的王牌,因一些特殊的原因臨時擔當教官的職責。同其它性格迥異的教官們不一樣的是,奈特哈爾特是個相當嚴肅認真的人,甚至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非常死板。不過這也正符合他的軍人特質和作風果斷,干練,對命令的執行一絲不茍。
這門課在開學之后拖延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正式開課一方面奈特哈爾特教官本人在此之前還有在軍隊的任務需要完成,因此并不能抽出太多時間進行授課。另一方面,由于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之前對于戰場和戰爭基本上都沒有概念,而那些基礎知識又是軍事學學習必要的條件,因此這類預先教育也花費了一定的時間。
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奈特哈爾特的第一堂課,并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以埃雷波尼亞天下聞名的陸軍為開始進行講解相反的是,他講述的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被認定為是帝國弱點和短板的空軍系統。
十年前「百日戰爭」的落敗,被認為是一個不可復制的奇跡。歸根結底,是因為「劍圣」卡西烏斯布萊特取勝的方式是采用了「空軍」這一大陸此前從未有過的戰斗體系,在思想的先進程度上完勝了空有強大陸軍的埃雷波尼亞。在戰爭失敗之后,除了處理戰爭善后,進行國際輿論方面的斡旋,處理那些背了黑鍋的所謂「戰犯」之外,帝國內部也對于戰爭的失敗做了反思結果就是對于空軍的投入開始大幅增加。
利貝爾的空軍能極其迅速地發展,除了王室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因素就是拉塞爾博士這樣一位天才科學家和工程師如果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國防產品的研發當中,那么以此為基礎的科技生產力是非常可怕的。正是依靠著這一點,利貝爾非常聰明地拿到了讓周圍的大國不敢隨便輕舉妄動的底牌,并且以此為基礎,努力主動地增加和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系利字當頭,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都逃不脫利益的糾纏,而如果發動戰爭的代價巨大,那么那些時刻籌劃著再次來襲的好戰者就要好好掂量掂量形式了。當然,一直以來靠著科技水平壓別人一頭的話,遇到科技水平更加發達的存在就毫無辦法因此,當「結社」橫空出世之后,利貝爾的這種體制也遭受了不小的質疑。
當然,帝國和利貝爾是不同的龐大的國土,不僅為帝國了各種地形累加而來的戰略縱深,同時也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在人才儲備方面,雖然沒有像「蔡斯中央工房」那樣舉全國之力的科技巨頭,但是新型制造公司「rf社」和老牌的著名學府「盧雷工業大學」也同樣了可觀的人力資源。再加上帝國擁有一個同樣是導力之父的三名直系弟子之一的施密特博士作為底牌,在這種情況下,奈特哈爾特對于帝國在未來的迎頭并進,甚至趕上有很強的自信,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海利加和奧利巴特也曾經探討過這個話題打仗終究是經濟之間的斗爭。戰爭不過是手段,隱藏在其后的利益糾葛才是沖突的本源。而在這個方面,帝國的容錯率要比利貝爾高多了如果再次開戰,即使利貝爾憑借著更加先進的裝備和豐富的戰斗經驗,牢牢地把控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的主動權,但帝國可以憑借碾壓式的綜合國力,輔以各種外交手段和經濟制裁對利貝爾施壓就像是賭徒永遠不可能真正戰勝資本接近于無限的莊家一樣。